正是冬季农闲时,山东寿光市的农村却是一片繁忙景象:驻村干部走家串户,村支部忙着修路建棚,村民在生机盎然的蔬菜大棚里忙碌着。然而半年前,一些村没有村支部,面对没有出村路、停电停水的情况,失去主心骨的村民除了上访骂娘外无可奈何。
为什么寿光农村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记者在寿光采访时了解到,自2001年5月寿光实行驻村联户工作法以来,以办实事凝民心为宗旨,先后排查出148个后进村,重新调整建设了42个村支部,使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重新有效发挥。村民们说:“如今的村支部,可真是咱农民的主心骨。”
过去村支部为啥会瘫痪
来到寿光市洛城镇康家村,只见村支部办公室对面的村民住宅墙上写着“当官不修路,没人来拥护。”寿光市委秘书长张新强说:“这是一年前村民写的,这就像一个警示碑时刻警醒着我们党员干部。”
村民王遵明老人对记者说:“过去为啥写?冬天卖菜运不出去,也没人修路。3年承包费没人管,村支书一年多时间就换了三个。”
市直机关驻村干部袁明忠介绍,工作组进驻康家村前,村两委班子已瘫痪近半年。全村760多口人,没有一条像样的出村路,村财务近10年没理顺,第二轮土地延包也未进行,全村尾欠达52万元。
王遵明说:“不是村民不交税费,而是一些村干部不干实事,村里路、承包地、电都没人管,这样的村支部谁拥护?不跨台才是怪事。”
重建村支部突破点在哪里
村支部的瘫痪引起寿光市委高度重视。2001年3月,新上任的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三次来到稻田镇马寨村,与村民深入交谈,接着又用一个月时间跑遍了全市21个乡镇。通过深入调查,徐振溪了解到村支部瘫痪的主要原因:
一是乡镇党委凝聚力减弱。干部“走读”现象普遍,对百姓的事关心少了,对自己的升迁去留关心多了,凡事拖,问题越拖越多。
二是村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弱化。全市有上百个村没有支部或支部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有的村选不出支部,有的选出来也没人愿意干;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有支部,可战斗力不强,个别村社会治安案件频频发生。 三是农村问题难解决,根子大多在党员。现在农村党员学习少了,有些村党员长期不学习。没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针对存在的问题,寿光市委认为,全市党员达5万多,平均5户一个党员,发挥好党员作用,农村各项工作就好做了。于是,寿光市委在稻田镇实行驻村联户工作法试点,7月份在全市铺开。
村民为啥又拥护村支部
为把驻村联户工作法落到实处,寿光市委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开展“千名干部驻千村,万名干部联万户”的行动。1415名市乡干部在统一培训后,全部与原单位暂时脱离关系,组织关系转入所驻村,自带行李、吃住在村,实现村班子建设的“四个创新”:后进村班子整顿的机制创新;经济强村和中间村班子建设的措施创新;优化村级工作环境的方法创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创新。
驻康家村工作组进村后,一个月内建立起两委新班子,动手修建了出村路和村内道路。全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村民王遵详说:“有人说,新支部修了条致富路,我看,是修了一条群众和干部越走越近的感情路。”
短短半年时间,寿光市、乡工作组共帮助重建党支部班子42个、调整村干部126名。同时,帮助选拔培养农村后备干部27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55名,发展新党员113名,为村级组织建设储备了大量人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