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经过四天的紧密议程,已于11日胜利闭幕,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香港媒体普遍认为,五中全会切实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十一五规划”并赋予香港无限的机遇。
香港大公报今日的评论文章指出,从“神舟”到神州,中国当前展现的的确是一幅蓄势待发、前景宽广无垠的美好图景。而刚闭幕的中共五中全会,就好比神六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只有在火箭的全力承托运载及推进下,才能把“神六”成功送上太空;而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就是它的动力及燃料,只有在人民的全力支持及全情信任下,中国共产党才能带动“神州号”飞船节节上升,才能不断把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文章说,在五中全会一个如此重要的会议公报上,能如此具体而微的谈到人民群众生活,并且承诺给予改进,反映的是施政“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反映的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越来越成熟稳定和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的阶段,实现科学性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将会逐步得到实现。
香港《文汇报》的社评以《“十一五”规划利国利港》为题指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也将有利于创造内地和香港经济发展取得双赢。
文章说,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尤为鲜明。“计划”首次变成“规划”的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讯息,包括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政府职能的转变。“十一五”规划也更加注意吸纳民意和集中民智。为制订规划,中央高层频繁深入地方调研,问计于民,共有412万中国公民建言献策。他们的意见被充分吸纳到规划的编制之中,令规划更加科学化,并具有浓厚的民本色彩。
对于香港的发展,文章指出,中央未像有些人预料的那样,将香港的一些经济事务、项目列入“十一五”规划,这绝非中央忽视香港,而恰恰显示了中央在发展战略上重视“一国”之下的“两制”特色。从目前看,在全球贸易壁垒森严,贸易磨擦和纠纷不断的情况下,中央不将香港列入国家经济规划,可避免各种各样的贸易纠纷殃及香港。从长远看,香港不列入国家经济规划,可充分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港地位、单独关税地区和独立经济体系不变,可强化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可长期保持香港作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系的特色,可强化“两制”的区别,同时又能发挥“一国”优势。
文章指出,对于香港来说,应当把握机遇,乘国家“十一五”规划的东风,在加强与内地经济合作的同时,重视保持自己的资本主义制度特色和独立经济体系优势,充分发挥“两制”互补互利的作用,既重振香港经济,也为中华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商报的社评文章指出,事实上,‘十一五’规划犹如未来发展路径图,给力图扮演“中国与世界中介桥梁”的香港带来了巨大机遇。认真研究规划,有助香港商界准确选择进军内地的行业、领域、地区和发展模式,有助北上闯一闯的港人找到一展所长的舞台,抓住内地新一轮发展的机会;内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高开放水平,作为国际都会的香港大有用武之地;内地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而与国际接轨的香港,亦可供借鉴。所以,只要读透“十一五”规划,就会发现对香港来说,无异于一幅内地的“寻宝图”。
香港《明报》今日的社评也指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针对中国目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与难题,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治国方略。
文章指出,五中全会公报的提出,显示中共现领导层希望透过“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使中国摆脱以往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同时收到缓解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差距日渐显现的社会矛盾之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