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这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对此,高等学校担负着重大的任务。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必须把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决定》从进一步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大力提倡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建设一支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高高等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和改善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都应关心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
6月6日,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处理决定》。会议指出:最近发生在大兴安岭的火灾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也是损失最严重的森林火灾。这场特大森林火灾事故,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混乱、纪律松弛、违反规章制度、违章作业和领导上的严重官僚主义造成的。林业部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不可推诿的重大责任。对此,国务院做出了严肃、认真的处理。
6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提出《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的意见》,针对当时土地承包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就发包方和承包方,承包合同的性质以及集体、社员的权利与义务,保护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都不受侵犯,土地的承包原则,合同约定的事项和变更、解除的条件,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单位等问题表明了意见,供各地在制定承包管理条例时参考。
6月1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财政部《关于深化国营商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的意见》。两个文件强调: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精心指导,组织商业、供销部门切实抓好。
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科罗舍茨,详细阐述了中国改革的由来、过程和目的。邓小平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从1978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定了我们的根本政治路线,把四个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政策。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的改革,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对中国来说,就是要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要做到这些,我个人考虑要有三条:第一,党和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体制要增强活力,就是说不要僵化,要用新脑筋来对待新事物;第二,要真正提高效率;第三,要充分调动人民和各行各业基层的积极性。
6月29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邓小平在会见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将要重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开放政策。这些政策不但要继续下去,过去搞得不够的还要搞得更大胆一些,而且要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日程上来。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民主和法制。我们的民主同法制是相关联的。人们往往把民主同美国联系起来,认为美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民主制度。我们不能搬你们的。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动乱局面。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要做这样的事,必须有安定的政治环境。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66周年纪念日,中央决定重新发表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配合这篇讲话的重新发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日程上来》;《红旗》杂志1987年第十三期发表社论《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7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时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
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大会。
8月1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整顿市场秩序加强物价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对市场和物价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制止乱涨价。同时提出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加强对国营和集体工商业的管理,集市贸易的农副产品由买卖双方议价,加强对价格的监督检查等要求。
8月25日至29日,国家经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总工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工作会议。我国企业领导制度改革自1984年试点以来,截至当年6月底,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已达35232个,占同类企业总数的63.9%,为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奠定了基础。会议提出: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87年内要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面实行厂长负责制要在1988年底前完成。会议要求今后备地把厂长负责制作为企业的根本制度,加快改革的步伐,以完成企业领导制度改革这一历史任务。这些措施的推行,标志着我国企业领导制度改革已经从试点进入全面实行的阶段。
8月27日,新华社报道: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改革开放9年来,大体上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个翻一番。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可以实现。中国开始摆脱贫困状况,进入中等偏下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行列。
8月29日,邓小平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说:今年10月我们党要召开十三大。十三大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大会。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9月7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法制局负责人近日向记者谈话,说明国家正在着手制定若干经济法规,使改革决策做到法律化、制度化。政府准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制定几个有关承包、租赁、股份方面的条例。政府还准备制定反摊派和反垄断的法规,以及反贪污、索贿、受贿等等方面的法规。10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经济法制体系正在形成。8年来,中国新制定的500多项法律和法规中,经济立法占70%以上。经济审判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9月1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条例》共七章三十九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物价管理暂行条例》宣布作废。
9月22日至29日,全国计划会议和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安排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讨论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会议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和准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增加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保持国内市场和人民生活的稳定;保证必要的重点建设,压缩一般性建设,停建一批无效益的项目和楼堂馆所;从紧安排各项财政支出;从紧安排各项银行贷款,严格控制货币发行;进一步转变计划观念,推进计划体制的改革。会议确定1988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总目标,把经济体制改革同经济发展、同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企业经营机制、投资体制、物资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为重点,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各种市场,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既要推动微观经济机制的转换,又要促进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以利于增加供给,抑制需求,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稳定物价,改善经济环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9月23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任弼时选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这部选集共收录任弼时的文章47篇。
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海南省及其筹建工作的通知》。《通知》说,考虑到海南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务院提议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成立海南省。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经过讨论,一致赞成这一提议,决定提请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并授权国务院着手进行海南省的筹建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据此特作如下通知:(一)海南建省后,其地方行政体制的设置,要从海南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改革的要求。(二)为有利于海南的统一开发建设,中央和广东在海南的企业、事业单位,原则上下放给海南省。(三)海南建省后,有关财政基数的划分问题,应按照兼顾广东和海南的利益、基本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的原则办理。(四)海南建省后,各级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要符合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五)海南的开发建设,必须立足于海南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同时大力吸引外资,特别是要注意引进港澳的资金,逐步建立起具有海南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为此,国务院将给海南省更多的自主权,规定更为优惠的政策,使海南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六)成立海南建省筹备组。在筹备建省期间,海南行政区党委、政府的工作,在筹备组领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