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疗体制会是什么样?在今天召开的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医改协调小组组长高强在报告中给出了一个基本图景——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四大内容。有消息称,这个报告当是正在酝酿中的新医改方案的草本。
核心: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高强说,医疗体制方面的改革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但是更要符合我国的国情,要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着眼于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着力于建设让群众能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服务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的卫生发展道路”。
按照他的想法,这个“中国特色”道路的主要支撑就是上述四大制度,其核心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就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高强认为,这个制度的实质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并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
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对该制度的可操作性仍有异议,但政府部门的决心似乎不可更改。高强说,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以公共卫生机构、农村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为服务主体,采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物,由政府承担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
基本医疗投入“并不是天文数字”
此前,有学者测算后认为,基本医疗可能需要巨大的财政预算投入,在目前情况下几乎无法达到所需的额度。高强今天反驳了这样的说法。他表示,卫生部也进行了一个测算,结果“并不是天文数字”,它应该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也有人对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持不同意见,高强同样进行了反驳:如果这张网搭建起来,将减少人们发病的可能性,从而缓解当前大医院的沉重压力。
在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之外,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老百姓如果生了重病、大病到医院治疗,超出了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框架,就需要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来抵御经济风险。这也是“中国模式”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据高强介绍,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居民收入差距大、农业人口和非正规就业人口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难以建立起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只能根据城乡实际情况和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混合型医疗保险制度。
具体地讲,城市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乡村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制度汇合在一起,将构成我国比较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与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相衔接,将构成覆盖城乡居民、比较完整、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体系。”高强说。
药品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
不过,这个健康保障体系要想顺利运转,还必须配有药物制度的改革。高强提出,药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药品的生产、流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政府应该加强对药品生产、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高强认为:“这是治理我国医药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不公平交易、商业贿赂严重等问题的一项根本制度。”
根据世界上90多个国家的经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作为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并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保证基本用药,严格使用管理,降低药品费用。
同时,要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积极促进药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改变目前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监管难的状况。严格企业和药品准入,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
在老百姓怨气集中的医院管理方面,高强在报告中提出了“公立医院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目的是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为此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以及“医药分开”。
“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意在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申明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即对医疗机构不分投资渠道和隶属关系,由属地政府明确有关部门监管职责,实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监管的机制。“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变医院“以药补医”的状况,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并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对公立医院要规范收支管理,控制盲目创收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