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要闻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小暑至 小暑时节防暑湿
· 地铁4号线北段即将开通 揭秘列车“亮眼”新科技
· 邓亚萍、王涛等与居民切磋互动!这场活动在河西区举办
· 88年了,怎么能忘?怎么敢忘!
· 坐火车可以携带什么样的充电宝
· 天津,在光影流转中悄然焕新
· 有朋自远方来 参加“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嘉宾陆续抵津
· 天津新闻 (2025-07-06)
· “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嘉宾感受中国文化,畅谈合作前景
· 天津加强科创园区建设激发创新活力
 

十七大代表的心声: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http://www.enorth.com.cn  2007-11-12 09:18
 

 

  讲述人

  申长雨,44岁,郑州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党的十七大代表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把教育称为民族振兴的基石。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分子,我深受鼓舞,备感振奋,也深感使命重大。

  20多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高校校长,其间多次的出国经历和带领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实践,使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有了切身体会。

  1992年,我第一次到美国高校访问,感到非常新奇。美国著名大学数量多,条件好,特别是青年人有很好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的高中毕业生只要想上大学,基本都能上。当时我们还是成千上万人挤高考独木桥,特别是在农村,不要说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村能出一两个大学生,全村人都荣耀。1995年,我作为访问学者第二次到美国,感觉美国的高校在教学手段、科研仪器设备等方面要比我们优越得多。1997年,我作为原郑州工业大学的副校长和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第三次出访美国,主动寻求与他们的大学开展科研合作,但成效不大。到了2005年初,我作为郑州大学的校长,第四次到美国访问,他们大学里有的,国内许多高校基本上都有了,上大学也不再被看成是多么难的事情。更为显著的变化是,美国许多高校纷纷主动要求跟我们合作。

  2005年6月,教育部组织国内21所重点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到法国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