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网讯:高铁养路工也被称为“钢轨医生”,今年42岁的王永根师傅就是这样一位“钢轨医生”,作为天津工务段天西线路车间工区工长,他在铁路上已工作了23年。今天是中秋节,王师傅和同事们依然没有休息。今晨,记者来到京沪高铁联络线,体验了王师傅凌晨四小时紧张辛苦的“治病”工作。
负重40公斤,日行7公里
零点30分,记者跟着王师傅一行十人出发了,他与同事们分别背着40多公斤重的工具,沿京沪高铁钢轨至少要走3公里,为列车平安运行保驾护航。王师傅告诉记者:“高铁处于全封闭状态,只能在零点30分到4点30分间维护,我们必须在这四小时内争分夺秒完成作业,确保京沪高铁无一处‘病害’。”京沪高铁路基比普通铁路高,踩在一个个石渣上,没任何负重的记者蹒跚而行,脚底扎得生疼。但人均负重40公斤的王师傅他们,却在铁轨间平稳穿梭。“高铁普铁合起来,我平均每天至少走7公里,要跨越一万多根枕木,平均每个月穿坏两双加厚布鞋。”王师傅说。记者精算了一下,他加上每天在京沪铁路等普速铁路线路上8小时的养护作业,23年下来作业行程相当于绕地球走了一圈半。
靠手感和听觉,能辨出“病害”
1点03分,记者跟随王师傅一行来到京沪高铁联络线9.2公里处。前期动检车检测到,这里有段5米长的钢轨路基出现轻微下沉现象。王师傅头上戴着照明灯,双手拿着道尺滑动检测:“轨距低于1.435米,找到病灶了。”记者看到,王师傅和工友拿镐弯腰铲石渣,打进枕木下的间隙。这样反反复复几十次,记者帮忙时觉得手心震得火辣辣疼。接着,王师傅操作捣固机,将枕木下的道渣夯实。
2点30分,在京沪高铁联络线10.5公里处,王师傅挥动专业手锤叮叮当当敲打了一番,“看,这儿弹条龇牙了,螺栓也松了些。”记者拿着手电仔细观看,弹条跟别处还真不一样,用手摸着螺栓真松动了。王师傅立即蹲下身,拿起扳手麻利地更换了弹条,固定了螺栓。“20多年的手感和听觉,我能辨出来。”
螺丝钉遗落在铁轨上,也不堪设想
3点12分,大伙继续前行500米,王师傅发现了轨道上有根5厘米长的树枝。王师傅告诉记者,外界都笑称养路工是最细心的“粗人”,粗是因为他们专注工作而“不修边幅”,细心则是由于高铁的养护标准较普通线路更为严格,必须达到“零误差”。不说轨距、道岔等不能有1毫米偏差,就连他们使用的工具都有编号,每次作业后都要按编号依次带回,哪怕螺丝钉遗落在铁轨上,后果都不堪设想。
4点30分,跟着王师傅一行走下高铁轨道,尽管穿着外套,但初秋的凌晨让记者依然觉得寒冷,更累得不行。王师傅说:“今天白天我还有8小时的普铁作业任务,还得去忙活,记者同志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