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几天前,记者走近栗岩奇,走近了这位被天津人广为流传的“献血叔”。
“快坐,快坐……”栗岩奇接人待客的那份热情,显出和平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的风范。他发起并担任队长的和平区无偿献血志愿者爱心队,正在开会。12年的司法工作,38年的党龄,已经56岁的栗岩奇,从1986年开始第一次献血后,就再也没有停下过。27年来,他累计献血40000多毫升,相当于8个人全身的血液。他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天津,今年9月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中他还获得了提名奖。
-好人语录
挽起衣袖,在胳膊上扎上一针,抽点血出来,这能有多大点儿事啊。我们大家都知道血库告急,如果每个健康的人都来献血,将会挽救多少人的生命!献血就是救命,什么都不如命大。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救人性命更让我快乐的了。
独自献血震惊亲友
“血荒”、“血库告急”,这些涉及生命安危的话题,频频刺痛人们敏感的神经。献一次血,就可以救一人命,栗岩奇捐献的血液,会在无形中缓解医院的燃眉之急,挽救命悬一线的伤者!
1986年栗岩奇还在铁路系统工作时,在一家大医院亲眼目睹了因为缺少血源使伤者丧生。亡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震撼了栗岩奇。栗岩奇从医生那里得知,现在的医院缺少血源。
翻阅栗岩奇的日记,看到了他第一次献血的经历。“1986年1月14日周二晴 上午在厂工会领导率领下,乘大轿车到黄河道血站义务献血,这是第一次参加义务献血……不用单位组织,自己去献。要把此事放心上,过半年,争取去献一次。”
多年来,栗岩奇怕亲人担忧,一直隐瞒经常性无偿献血的秘密。从那次献血过后,他立刻回去翻阅各种资料,在得知科学适量献血不但对身体没有损害,而且还有促进身体造血机能、预防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好处后。他从一年两次到一年四次,再到现在几乎每月都去献血。200毫升、400毫升,从天津血液中心到流动采血车,他是走到哪儿献到哪儿,他的献血足迹遍布天津各个角落,甚至在外地也留有他献血的印记。“我一开始都是自己偷偷地去献血,不敢让家里面的人知道,怕他们担心会阻拦我。那时因为工作方便,我经常会去北京献血,这样他们就更不知道了。”栗岩奇这个小秘密一藏就是18年,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事情,即便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也会一直被蒙在鼓里,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
2004年,栗岩奇的岳母突然脑出血,需要大量的血源,可当时环湖医院血源已经非常紧张。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左烦人右求情,可就是没有办法。就在这关键时刻,栗岩奇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了多年来的献血证,以“互助献血”的方式,为岳母找来了手术用血。直到这时,栗岩奇的妻子才知道丈夫已经默默无偿献血长达18年之久。家人惊叹不已,栗岩奇却淡淡地说:“挽起衣袖,在胳膊上扎上一针,抽点血出来,这能有多大点儿事啊。”
从那以后,在栗岩奇的动员下,他的妻子、女儿、侄女,身边的朋友、同事……纷纷走上了街头采血车,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光荣的一员。
加强锻炼为能多献血
栗岩奇是和平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他主要负责单位的行政工作。“献血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是你的血液不合格,那么好吧,你就不能献血了,回去养好身体再来。”
有一次,栗岩奇来到血液中心进行抽血时,血液竟然不合格,不能献血,反反复复折腾了四次才成功。栗岩奇一想,“这不行啊!总这样的话,时间上耽误不起啊!”为此栗岩奇还特意制订了一系列的锻炼计划,以保持健康的身体,保证血液的质量。从2002年起,栗岩奇每天6点就从家里出发,坚持步行到地铁站,坐地铁去上班,从他家到地铁站的距离是6公里,而且他强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小时之内走完。严格的要求让栗岩奇的身体一直处于良好的献血状态,年龄虽然在不断增大,但是献血的质量却没有改变。“我现在什么毛病都没有,身边的好多朋友都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在我这统统没有,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常年运动和献血带给我的好处。”
身体是献血的本钱,但对于栗岩奇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样重要。栗岩奇从小时候起就坚持写日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在网络发达后,他每周都会写一篇博文,利用网络宣传献血的重要性。栗岩奇说,“人活在这个世上,没有谁会说一定不会碰到难处。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栗岩奇告诉记者:“国家不提倡55岁以上的公民献血,最近才知道常年献血可以将献血的时间延长到60岁,我非常高兴。今年我已经56岁了,献血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既然现在还能献血,就要献健康的血,保证血液质量,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天津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很多人在上了岁数以后,由于一次血液检查不合格就放弃了。栗岩奇没有,正是他的执著和坚持,才挽救了那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
素不相识也会爱心助人
2012年国庆期间,栗岩奇在等候献血的时候,看到旁边也有一个人等待献血,两人随即交谈起来。“一开始以为是和我一样来无偿献血的,后来一聊才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的女儿献血。”这人叫李淑平,从吉林白城来到天津为孩子治白血病,到现在已欠下30多万元的外债。因一直为女儿捐献血小板,再加上来到天津还要打工赚钱照顾孩子,所以李淑平体内的血小板数量较低,曾几度供应困难,已危及女儿生命。当栗岩奇知道这些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说,“朋友,需要我帮忙你就直接说,你供不上了我来供。”没过多久,栗岩奇就接到了李淑平的电话,对方说话有些语无伦次:“老哥哥,我还真要麻烦你,我的血检查几次都不合格,真的需要您帮忙了。”栗岩奇听后,毫不犹豫地为李淑平女儿捐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李淑平感激地半晌说不出话来,本想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300元钱酬谢栗岩奇,没想到栗岩奇先从口袋里拿出1000元钱,死活硬塞给李淑平,让他去解燃眉之急。那一刻,李淑平两眼含的泪水顿时涌了出来。这位从来没有哭过的东北硬汉,这次却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2013年春节,栗岩奇又两度送去现金共计4000元,让李淑平为女儿治病。现在李淑平女儿的病情已大为好转,治愈可能性在80%以上。李淑平喜极而泣地说,“人家都说天津人古道热肠,这回真的让我遇到了。要不是栗大哥慷慨相助,孩子早就没命了,我们全家都忘不了他的救命之恩!”栗岩奇说:“献血不费什么气力,不花啥心思,也不影响身体,但却随时都能救人一命。你算算,这样帮人,多划算啊。”栗岩奇的家境并不富裕,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就5000元左右,但他却不断把爱心献给有困难的群众。1993年开始他连续六年资助安徽省利辛县的贫困儿童高荣上学直至小学毕业;他与妻子程凤丽还义务照顾一对孤寡老人20年,直到为两位老人送了终。
栗岩奇说,“我在血液中心看到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他们虽然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但能依然笑着面对人生。每当看到这些我心里就难受,我觉得这就是我坚持献血的动力。”
恪尽职守工作爱心两不误
栗岩奇不仅将热血撒向社会,在工作中他也是一个坚守信念、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人。从参加工作开始,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司法局工作的12年,他从没有请过一天病假,每年除夕值夜班,他都抢着来,把合家团聚的机会让给同事们。
栗岩奇是血液中心的“救急血源”之一,每次医院打来电话,只要他在天津都会立刻跑过去。有一次,单位组织文艺晚会,栗岩奇是主要负责人。下午,单位正在彩排,医院打来电话说现在急需血源,问他有没有时间?栗岩奇二话没说立刻答应,但又怕耽误工作,于是对领导说:“我去取点儿东西,一会儿就回来。”就这样,栗岩奇匆匆赶往医院献完血后,又立刻回到单位继续工作。晚上演出结束后,身边的同事才发现,栗岩奇的胳膊上贴着创可贴,这才知道栗岩奇下午又去献血了。
和平区人事局的同事们介绍说,栗岩奇去司法局工作前,在这里工作了11年。栗岩奇工作认真是出了名的。他负责知青返津工作时,为核实知青所报材料的真实性,不辞劳苦地在河北、山东、东北、内蒙古及新疆等地奔走。有一个新疆建设兵团的知青,几次递交的材料都不完备,为及时核实情况,栗岩奇在寒冬腊月赶赴新疆,到达当地时正赶上天降暴雪。白天他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顶着暴风雪在没膝的雪野里到处走访,晚上就住在四处透风的土坯房做的招待所里。恶劣的环境和连日的奔波使他患了重感冒,知青邀请他到家里去住,但为了能秉公办事,他婉言谢绝了。经过他多方了解和调查,那位知青的情况属实。那位知青如愿返津,后来他找到栗岩奇,流着眼泪说:“如果不是你,我可能会永远漂泊在异乡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血库告急,如果每个健康的人都来献血,将会挽救多少人的生命!”栗岩奇说,自己之所以坚持献血,一方面是要尽自己之力挽救生命,另一方面也是想带动更多志愿者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我要拿我的实际经历告诉大家,适度献血无碍健康,奉献爱心更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他发起成立了和平区无偿献血爱心团队,在他的感召下,妻子、女儿、亲友、同事、朋友纷纷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今年三月,栗岩奇一家三口还签订了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协议,是天津市第一个“双捐”家庭。栗岩奇说:“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但是百善什么为大呢?我觉得百善以救人一命为大。献血义举距生命最近。因为它能跨越职业、年龄、地域甚至种族等界限,达到关爱、延续甚至拯救生命的目的。只要身体健康、心底向善,人人能做。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好人一生健康,一生平安。”见习记者赵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