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分钟从报关单信息录入通关系统,到海关完成审核、货物可以放行,仅用了约1分钟。
2环节原来异地通关和转关中需要七八个环节,目前只需要审单和验放两个环节;流程由以前的三天,缩短到现在的几个小时。
24小时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应急中心24小时运转。
缩短3—4小时通关一体化实施以后,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进口物资的物流时间缩短3到4个小时。
天津北方网讯:时间缩短了、成本降低了、效率越来越高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7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两地海关之间率先实施。半个月来,两地企业切身感受到了京津之间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改革带来的便利。
运输周期缩短时间就是效益
“您好,我们有一票空运来的手机电子配件,已经运抵北京机场,请您给录一下。”昨天下午4点,中铁青源代理公司的报关员来到天津机场海关业务大厅,为天津三星通信办理异地报关业务。记者现场计算了一下,从报关单信息完成预录入进入海关通关系统,到海关完成审核、货物可以放行,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
“物流时间对我们公司生产效率的影响十分明显,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实施以后,运输周期的缩短可以使整个生产线快速运转,不积压库存,对抢占市场份额有很大帮助。”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进口通关业务主管王海鹰说,“以前在北京机场通关,往往晚上6点以后才能开始进行,晚上8点左右北京机场海关才能办理提离手续,而现在只要有了货物仓单,在天津机场海关差不多下午三四点就可以办理放行,北京机场海关5点以后就能办理提离手续,大概晚上10点就能运抵工厂投入生产,整个流程缩短3到4个小时。我们差不多一天的产值是1.5亿元到2亿元,节省1个小时就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减少物流环节企业成本大降
对于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带来的变化,天津报关协会副会长寇毅深有体会,“京津冀通关一体化后不但减少了实际货主的费用成本,也减少了国际物流的环节,以前咱们跨关区报关必须重新注册企业、重新注册报关员,现在一体化后,企业的营业执照、通关注册都相互认证,企业在一体化的区域内通关更加便利,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运转,效能效果效益明显提升,这不仅让京津两地企业受惠,对于以往代办进出口业务的报关行业来讲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据统计,自7月1日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率先在京津两地之间实施以来,两地海关共申报一体化报关单近18万票。通过建设统一的申报、审单等四个平台,两地企业在异地通关过程中平均能节省通关时间8小时,降低通关成本约20%。
改革应急中心24小时运转
京津两地海关还成立了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应急中心,24小时运转,工作人员随时待命,协调解决企业在通关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并统一了两地海关的执法口径。天津海关改革办公室主任邸杰告诉记者,“在京津通关一体化过程中,从报关、接单、审单、查验、放行,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流程的再造,也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在同一体制内打破行政区域壁垒,简政放权的最好体现。在海关监管过程中,货物认定和监管的方法上进一步标准化,使异地通关由以前的三天,缩短到现在的几个小时,原来在异地通关和转关中需要七八个环节,目前只要审单和验放两个环节就足够了。”
天津海关关长李佩林表示,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实施半个月来,天津海关建立了问题解决机制,公布了所有与企业办理海关事务相关部门的电话、传真,以方便企业与海关直接沟通,保证企业难题急事得到及时处理和答复,并在这些部门专门设立一体化联络岗,负责跨关区相关业务的协调沟通,让企业得到更多的通关便利和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