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从湖北的丹江口出发,向北进入河南南阳市,也正式进入南水北调的干渠部分。总干渠穿越南阳境内淅川、镇平、宛城、卧龙、方城、高新、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7个县区和邓州市27个乡镇,全长185.5公里。这里不仅有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还有被称为最难工段的方城垭口,更有一批为了南水北调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南水北调开拓者。从今年夏季起,陶岔渠首打开闸口向平顶山实验性调水两个月左右,一切运行正常,已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开闸调水北上的日子。
陶岔渠首
试运行两月一切顺利
陶岔渠首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淅川县九龙镇陶岔村。丹江口的水今后将通过陶岔渠首的闸口沿新修的干渠一路北上,基本全程自流到达京津。因此,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也被称为南水北调中线“水龙头”。
40年前,陶岔老闸口在这里建成,成为引丹江口水库之水用于灌溉工程的源头。如今176.6米的新大坝已经屹立在老渠首闸下游80米,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龙头”。“今年7月,大坝闸门已经开启,丹江口水库存水正以每秒100立方米的速度穿过三道引水孔奔向北方。”陶岔渠首项目经理奚建猛说,“这次开启大坝就是为南水北调正式通水做充水调水试验,这段时间水顺着干渠流到平顶山分水口,缓解了今年平顶山地区几十年不遇的大旱。”
据了解,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首的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担负着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输水的任务。该工程2013年12月20日进行通水验收,目前已具备通水条件,正式通水后,计划每年向天津调水10.15亿立方米。
方城垭口
啃下7.5公里“硬骨头”
沿着干渠继续北上,就到了南阳市的方城垭口,这里复杂的地质结构被称为中线工程的“拦路虎”。2011年3月15日开工的方城六标,在项目经理陈建国的带领下,用了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就啃下了这段7.5公里的硬骨头。
陈建国说,30个月,他几乎从未离开过工地。为了照顾自己的老父亲,他索性把父亲接到工地上生活。“母亲去世后,父亲精神状态很不好,被接到工地后,精神和身体都好多了。”陈建国的父亲已78岁高龄,他对儿子的工作非常支持:“看着他干这么大的工程,我觉得很自豪。”陈建国说:“我要带着父亲,沿南水北调中线渠道一路向北,去北京、天津玩玩。再到渠中打一桶水,为母亲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