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共和国历史新的精神丰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作者:日报耿??/span>编辑:刘颖2021-11-02 10:55:00

内容提要: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天津援疆医生下乡义诊。

天津援疆干部为结对认亲家庭孩子过生日。

天津第四中心医院医生孙静涛援藏期间为当地患者手术。

  精神解码

  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天津北方网讯: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历经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了兑现党对亿万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全社会同心同向、合力攻坚,终于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在这一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

  精神寻访

  传承精神 不负人民

  第十批天津援疆干部有幸站在历史交汇点上──援疆期内,天津对口支援的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于田县脱贫摘帽,至此天津对口支援的和田地区三县全部实现脱贫;脱贫攻坚胜利完成之际,即是乡村振兴帷幕拉开之时,他们承上启下,以脱贫攻坚精神激励自己,继续奋斗在东西部协作第一线。

  三年援藏路,一生援藏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天津第八批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王斌,聊起援藏经历时,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虽然已经离开昌都两年多,他还是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当地的图片、新闻,以及援藏工作的动态。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了,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食用菌团队成员的身影依然频繁出现在甘肃、青海等对口协作地区,乡村振兴还在路上。

  援疆干部 而今迈步从头越

  民丰县是和田地区第一个实现脱贫的县,但是该县地处沙漠腹地,人口少、各项基础薄弱,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之路并不平坦。对此,天津援疆民丰工作组组长、民丰县委副书记徐占强有着清醒的认识:“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十四五’阶段我们开始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民丰县一共4万多人口,地处沙漠腹地,工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还有一个短板就是人才短缺。虽然我们在教育、医疗方面‘组团式’援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地内生动力不足。我们要通过招商引资,扩大民丰知名度,吸引全国各地甚至其他国家的人才到民丰来。我们可是手握精绝古城、尼雅遗址这样的世界级名片啊!”

  收尾脱贫攻坚这一章,书写乡村振兴的新一页,徐占强把“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比喻为克服新长征路上困难的金钥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只是历史阶段不同,从工作的延续性上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人继续努力。我们天津援疆人依然要发挥脱贫攻坚阶段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产业促就业、招商引资、消费帮扶方面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走好乡村振兴这步棋。”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这是天津援疆医疗队队长、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昕,为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给团队定下的工作目标。“和田距离乌鲁木齐有1500多公里,以前很多病症和田没有救治能力,患者只能去乌鲁木齐。不仅患者本人花费大,陪同家属花费也不少,还因此误工,影响收入。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存在因病返贫风险,不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影响乡村振兴事业。”

  为了实现“小病不出县,中病不出地市,大病不出疆”的“三不出”目标,最终实现“大病不出和田”的愿景,孙昕带领天津医疗队采用天津援疆专家与当地医生师徒结对、与天津医科大学联合举办专升本学历提升班等方式,开启院校合作、多渠道培养机制的大门,随着合作的深入,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先后选派了132名不同学科的业务骨干、优秀跟学学员赴天津进修,天津医科大学每年定向为和田培养医学博士生2名、硕士生5名。在援疆医疗队导师们的帮带下,跟学学员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截至目前,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实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零的突破,科研立项21项、结项13项,填补地区空白的新技术166项,发表了学术论文842篇。

  针对和田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孙昕牵头制定了“以院包科”中长期帮扶规划,打造肿瘤、消化、重症、检验四个“区域诊疗中心”,重点帮扶眼科、儿科、妇产科、肛肠外科等18个急需发展的临床专科和亚专科。像白内障、需要放化疗的肿瘤患者等病患,再也不用跑到乌鲁木齐去治疗了。

  2020年,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评为第三批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地区医疗人才自身造血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源源不断地为地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输送医学人才。

  工作中遇到困难,孙昕总是笑着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因为他时刻以脱贫攻坚精神激励自己、要求自己。“我觉得能够成为一名援疆医疗工作者很光荣。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都自觉使命重大,做好医疗援疆工作,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也是‘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支撑。就我个人而言,就是要踏实做好治病救人的医生本分,一心扑在工作上,一门心思带队伍,以身作则,安心奉献,接续援疆新征程,圆满完成党交给我的重大任务,不负后方嘱托、不负前方百姓。”

  天津援疆专业技术干部吴家勇本来今年就可以结束任务回津,但是他选择再在和田工作一年半。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吴家勇深知自己的选择会将家庭重担压在妻子身上,虽然家人都表示支持,他还是对家人怀有愧疚。但是援疆工作需要他,天津援疆工作数据管理系统,正是在他手里活了起来。

  “让数据多跑路,减轻办事人员的负担,”吴家勇介绍,“以前审批大多需要打印出来后由各级负责人签字,现在有了这套数据管理系统,利用电脑、手机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渠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审批。天津市的审计部门登录系统后,在几千公里之外,就可以审计援疆资金的使用情况。”

  吴家勇同时在和田地区人社局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担任职务,组织大中专毕业生推荐会、职业培训、安排外出务工人员交通食宿等都是分内工作,完善建设天津援疆数据管理系统是他下班之后的另一份工作。尽管工作繁忙,家庭负担重,他还是选择延长援疆工作时间。“这一年半和大家都处出感情了,去年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现在,就是要发扬顽强扎根的胡杨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惧困难,把援疆工作做好,保证我们这一批援疆干部的工作完满收官。”

  援藏老将 继承发扬好传统

  回津后任河西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的王斌,工作内容与援藏关联不大,但是他和当年援藏的同志们为昌都留下了一支队伍──2017、2018两年间,从天津高校毕业生中招录了100多人充实到昌都的基层公务员队伍中,如今这些年轻人正在藏东高原兢兢业业工作着。

  “为了给当地补充高素质的人才,依据当时的政策,我们从天津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为了保证后期队伍的稳定性,在面试阶段,王斌和同事们一方面给年轻人介绍西藏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如实讲述高原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到西藏工作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谈话,我们要判断他们能否经受住后面严峻的考验,也要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 ‘老西藏精神’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明白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是极其光荣的。”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期间,见到晒成古铜色的援藏干部们,十分动情地说:“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

  王斌把这段话抄录在笔记本上,时刻激励自己。“三年援藏,一方面通过我们的工作,为当地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得到了锻炼,既磨砺了意志品质,又增长了干事本领,提高了政治觉悟。革命理想高于天,援藏干部的精神高于高原。援藏经历是我们这些援藏干部一生的宝贵财富。”

  虽然不再直接参与到援藏工作中,王斌依然努力为东西部协作尽一份力。“河西区科协要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为河西区在东西部协作中的帮扶地区提供科技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王斌的援藏战友、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生董伯岩,以三次主动延长援藏工作时间的实际举动,生动诠释了一名有大爱的医生如何不负人民。

  秋天,收获的季节。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镜科主任董伯岩,五年前在青藏高原上播下的一粒种子,终于在今年9月结出硕果──昌都市藏医院成为西藏藏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16年,第二次延长援藏时间的董伯岩,从昌都市人民医院调入昌都市藏医院工作。当时藏医院有不少医生是通过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培养出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专业高等教育,他们进修愿望强烈。“但是昌都与拉萨距离远、交通不便,他们只能选择藏医药大学寒假期间办的短期进修班,利用个人的年休假,到拉萨自费学习。想去进修的医生很多,医院要保证正常诊疗工作,提交同一时段进修申请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被批准,这也给医院管理出了难题。所以我就提出了争取成为西藏藏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建议,成为附属医院,藏医药大学的老师就能到昌都市藏医院开展培训、教学、科研工作,解决医生进修的难题。”

  为了将建议变成现实,时任昌都市藏医院院长的董伯岩,一边加强与西藏藏医药大学的联系,邀请该校老师到昌都授课培训,一边加强昌都市藏医院的建设。2016年董伯岩到藏医院工作时,该院只有4个临床科室,为民族医疗二级医院,2019年他结束援藏之时,该校有临床科室10个,辅助性医疗科室4个,并于2019年通过了民族医疗三级医院的审核。

  回津前,董伯岩和藏医院的同事们说:“别把我从微信群里‘踢’出去啊,我不说话,‘潜水’。”“潜水”不易,有时藏医院的医生还是会就疑难病例远程向他请教。

  2013年,董伯岩作为专业技术干部开始援藏生涯之时,对家人说一年半期满之后回津。2019年,三次延长援藏工作时间,在青藏高原上整整工作了六年的他正式结束援藏工作,回到家中,父母已是耄耋老人,孩子长大成人,妻子肩负家庭重担六年,支持他的工作。

  六年的援藏时光,董伯岩为昌都医疗事业的发展、东西部协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作为心脏外科医生,错过了个人专业发展的好时期。回津后,工作调整,他来到内镜科工作。无法继续原专业工作,依然无怨无悔。“六年援藏归来,个人有小牺牲,但收获更大──没去援藏前,对个人与国家、家与国的关系、党中央政策的实际意义,理解得都没那么透彻。六年后,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升。作为医生更应该有大局观,不仅仅是在一个专业上的努力,更应该提升境界,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事业中去。”

  农科专家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保鲜与加工所”)是天津市食用菌领域首席科技特派员单位,负责组建了五个骨干特派员团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特派员们作出了实打实的贡献──服务范围涵盖天津市全部困难村,并承担了大量的援甘任务。建立了研发与引进、集成与示范、对接与咨询、培训与指导四位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

  “现阶段我们帮扶的侧重点在全产业链建设上。”保鲜与加工所党支部书记霍文娟介绍,“不仅仅是食用菌的种植,还有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比如种植食用菌产生菌糠废料,处理不当污染环境,我们提供加工技术,将菌糠转化为肥料,既保护了环境,又延伸了产业链,对当地食用菌产业起到了整体提升作用,更有利于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工艺优化及食用菌栽培技术提升”项目,就是保鲜与加工所深度介入的全产业链协作项目。从厂房建设的CAD工艺及设备布局图,到食用菌种植品种选择、菌棒制作、菌糠转化……秉承尽锐出战、精准务实的脱贫攻坚精神,保鲜与加工所派骨干科研人员多次到现场开展工作。所里让日常负责对口协作工作的陈晓明兼任食用菌中心和农畜产品加工中心两个研究室的主任。“就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所里资源,帮助当地进行全产业链建设。”霍文娟告诉记者。

  “我们总结帮扶的经验就是‘走出去,请进来’。”陈晓明介绍,“走出去”就让所里的科研人员到当地去考察、调研、提供科技服务,“请进来”,就是邀请当地的生产企业、种植户到所里来参观中试示范车间,了解先进工艺技术。

  清水县是冷凉气候,昼夜温差大,通过实地调研,保鲜与加工所帮助当地选定适合这种环境的食用菌品种栽培。“调研时,发现当地准备将堆肥车间建在上风口,菌棒制作车间建在下风口,这样很可能会污染菌棒,导致绝收。我们立即提出整改意见,避免了损失。”

  清水县的项目投产后,需要五六十名工人,必将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公司加农户的合作社模式,不但能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用陈晓明的话说就是“在已经脱贫的基础上,让农民们致富”,还将带动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农民种植技术提升,“我们要多培养几个‘地头儿专家’”,同时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

  工作中,保鲜与加工所的科研人员经常帮助企业、种植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有些解决方案是科研人员基于经验提出的,现场解决问题后,回到实验室,再通过实验研究,挖掘和衍生新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可以说帮扶工作反哺了科研工作。”陈晓明说。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保鲜与加工所的科研人员脚踏实地践行脱贫攻坚精神,努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科技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同一片历史天空下

  脱贫攻坚 天津有作为

  为脱贫攻坚努力工作的奋斗者中,从未少了天津人民的身影。特别是 “十三五”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思路, 以“做强产业扶贫、做实就业扶贫、做大消费扶贫、做优智力扶贫、做深文旅扶贫”为重点,让帮扶举措落到贫困县、沉到贫困村、绑定贫困户。

  结合甘肃省7个市州34个贫困县、河北省承德市5个县(市)、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省黄南州的实际,天津精准发力,从根本上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天津累计安排财政帮扶资金126.2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651个,助力甘肃、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5省区50个结对贫困县脱贫“摘帽”,33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产业合作中,天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家的研究与资源配置作用,根据受援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因企施策,在50个受援地打造若干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形成特色支柱产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产业园区+企业+贫困户”“电商平台+贫困户”等产业带贫模式,委托专业咨询机构编制并发布《天津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战略合作产业目录和项目库》,设计带贫模式,确保落地项目的带贫效果。

  “十三五”以来,天津选派6761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有吃苦和奉献精神、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人才队伍进驻受援地,在访贫问苦的山路上、在设备简陋的教室里、在民族同胞摆脱病患的期盼中,都留下了天津专技人才的身影和他们默默奉献的心血与汗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原标题:树立共和国历史新的精神丰碑(图)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