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深入领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作者:田鹏颖编辑:李松达2022-12-05 08:55:35

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作为大会主题,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作为大会主题,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

从哲学视角观之,历史主动即把握历史规律主动,顺应历史大势主动,担当历史使命主动,应对历史挑战主动,谋划历史宏图主动,改造历史面貌主动。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句话旨在表明,人类历史演进和发展既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是人们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和演进中,人们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即“他们的活动的规律”。人们在历史发展和演进中并不是消极被动地为社会规律所任意“摆布”的一种“玩偶”,而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宰者。人们在把握历史发展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具有自主的历史选择性、历史创造性、历史预见性,从而实现对社会世界的主动认识和改造。

正是在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是在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中,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究竟是什么原因或条件,让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始终能够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究竟什么原因或条件,让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在大历史观视野下,分析社会演变机理、探究社会历史规律、总结治国理政经验、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就是答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野中,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做到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就必须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思维和存在相统一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把握历史主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根和魂。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所使用的创新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才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把握历史主动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深重苦难中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从来没有现成的答案方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凭借独立自主、自信自立,创造性地书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创造性地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创造性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从中国不断变化的国情世情出发,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历史创造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新时代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新的贡献,不断科学应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把握历史主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叙事,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开创的是人类美好的未来。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解读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智慧、最合理、最坚定的历史选择。只有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才能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把握历史主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是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应对重大风险、迎接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更加繁重。只有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觉悟,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才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把握历史主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系统观念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原则,实际上是恩格斯关于客观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必然联系、内在联系重要思想的守正创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才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把握历史主动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优势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只有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始终站在历史进步一边,站在人类正确一边,历史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树立了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的光辉风范,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时代十年,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历史主动,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指引奋斗,以“两个结合”的高度自觉、“六个坚持”的鲜明品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自身、合乎规律、造福人类,以其科学性、现实性、创造性开拓了强国复兴的光明前景,以中国共产党独有的伟大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作者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天津日报》( 2022年12月5日 09版)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