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自驾出行细节 让孩子远离安全隐患 暑期带娃旅行 别做“心大”家长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今晚报 作者:胡智伟 编辑:孙畅 2024-07-03 09:17:54

内容提要:暑期马上开始,不少家长都准备带着孩子来一次假期自驾旅行。交管部门提示,自驾出行途中,家长切勿掉以轻心,一定要尽到监护责任,时刻关注孩子出行交通安全,让孩子远离旅途中的交通安全隐患。

  天津北方网讯:暑期马上开始,不少家长都准备带着孩子来一次假期自驾旅行。交管部门提示,自驾出行途中,家长切勿掉以轻心,一定要尽到监护责任,时刻关注孩子出行交通安全,让孩子远离旅途中的交通安全隐患。

  孩子坐副驾

  危及安全干扰驾驶

  有些孩子图新鲜好玩,自驾出行时,总喜欢自己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也有一些家长,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婴儿或者一两岁的幼儿,坐在副驾驶座位上,认为自己抱着孩子乘车,长途出行中,孩子不但舒服还“绝对安全”,其实这种行为存在极大危险。

  交警提示: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即使系上安全带,发生交通事故时,汽车内气囊打开时产生的冲击力相当大,孩子柔弱的身体难以承受。此外,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位上,难免出于好奇心随手动到中控台或者排挡杆等,会妨碍机动车驾驶人开车。怀抱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怀中的孩子就会变成家长的“安全气囊”,先接触到展开的气囊,快速弹开的气囊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如果直接冲击孩子头部,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驾驶人不得允许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副驾驶座位。未满十二周岁的孩子要坐在汽车第二排,而且要乘坐儿童安全坐椅,系好安全带。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坐椅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不系安全带

  紧急情况隐患大

  长途行车中,有的孩子天性活泼,难免会坐不住,或者嫌热不系安全带,特别是坐在后排座的时候,有些家长也会觉得“后排座很安全”,就忽视了孩子系安全带的问题。

  交警提示:驾乘机动车不系安全带,在紧急情况下,很容易与仪表盘、挡风玻璃发生碰撞,甚至被甩出车外,加大了受到高速抛甩撞击或遭到其他车辆碾轧伤害的风险。如果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乘客不系安全带,在发生事故的瞬间,还会猛烈撞击前排坐椅,对前排司机、乘客形成极大的冲击力,增加了前排乘客的伤亡率,成为道路交通事故中的隐形“杀手”。在乘车发生碰撞或紧急刹车时,规范使用安全带能将车上的乘员束缚在座位上,其缓冲作用会吸收大量动能,从而大大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因此,自驾出行途中,车内驾乘人员均应全程系好安全带。如果是长途行车,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增加休息频次,缓解孩子路程中的疲惫和无聊的情绪。

  探身车外

  危险随之来

  自驾出行途中,长途行车难免枯燥,有的孩子出于好奇贪玩或贪图凉快,将胳膊等身体部位伸出车窗外,还有的孩子站在座位上,将身体从打开的天窗探出,这些行为都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

  交警提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7条规定,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干扰驾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到车外,不得跳车。

  孩子将身体伸出天窗不仅危险,还属于交通违法行为。把身体探出天窗,极有可能会被路边的广告牌或树枝刮伤。当发生追尾事故或紧急刹车时,由于强大的撞击力和紧急制动,孩子因站不稳直接跌落,很可能伤及孩子的脖子和肋骨,还有可能将孩子甩到窗外。而且许多车型的车窗具有熄火自动闭合功能,万一熄火后,孩子的头还在窗外,极易被夹伤。

  后排“休息区”

  紧急情况易受伤

  为了让孩子在长途行车中稍微舒适些,有的家长会将车辆的后排座布置成“休息区”,年龄稍小的孩子,可以随意站立、躺卧,甚至蹦跳玩耍,车辆在行进中,这样做很不安全。

  交警提示:急刹或发生碰撞时,站立或躺在后排座位上的孩子会完全没准备而被惯性推到前排坐椅上,造成伤害。此外,为了安抚年龄较小的孩子,还有家长自驾出行时,将玩具、零食搬上车,一些玩具材质较硬,遇车辆急刹时增加了孩子撞击受伤的风险。在车内吃东西,车辆转弯、颠簸、刹车时,还会导致食物堵塞孩子呼吸道引发窒息。(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