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艾滋女闫德利”引发了舆论对“闫德利”的讨伐,甚至“人肉搜索”。然而,随着对事件的深入调查,一个与“艾滋女”完全不同的闫德利出现在舆论面前,当地警方也表示,这一事件有幕后黑手。(10月19日《武汉晚报》)
“艾滋女”事件的真相尚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但是至少现在公众可以确定,当初那个在网上引起艾滋恐慌的“闫德利”是不存在的。真实的闫德利,不过是一个家境贫寒、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普通打工妹而已。她既没有“被继父强奸”,也没有“坐台、卖淫”,更没有“染上艾滋”,那些博文、网帖中所说的都是虚假的。
而现在,随着更多细节的曝光,闫德利以及家人面临的窘境也被揭示无遗。虽然,我们相信真相最终会水落石出,但是闫家人所受的精神伤害却已经造成。从最初闫家收到包含淫秽传单、后来遭到汽油弹袭击,到网络流传的“艾滋女”,闫家所受到的种种议论常人难以想象。根据闫母介绍,“闫德利事件”让他们在村里难以抬头,“说不定全中国都知道了,以后可怎么做人呐”;而在网络中被描述成“禽兽”的继父闫老汉也说,“说我就说了,我老了,把孩子说成这样,以后还怎么活?”
老人的担忧,让人伤心又难安。从目前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闫德利前男友是否诽谤了她,需要法律来界定;但网络和媒体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更让人深思。
人们常说,“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条狗”,网络传播的便利、快捷和隐蔽性,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但同时网络也滋生了种种阴暗、虚假、邪恶的东西。“艾滋女”事件就是一个例证。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网上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除了网民自身要提高辨别能力之外,更需要网络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媒体针对网络事件做好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这一事件从博客发源,而相关博客网站的管理者是否尽到了监督管理的职责,值得深究。事件之初真相不明,对于这样一份曝光了几百人的电话号码、敏感“艳照”等内容的博客,博客管理者将其放行这一举动本身就是十分不妥的。
而作为随后跟进的媒体,有没有对事件的真假进行调查?例如,事件之初,河北某媒体从QQ上联系到“闫德利”,而那个“闫德利”则声称自己被继父逼迫“卖身”,网络炒作是为了“寻找未婚夫”。于是,一篇有色情、有苦情、有噱头的报道就出来了,至于网上的“闫德利”单方面的言辞是否可信、新闻的真实性则完全被抛到一边。而这样的报道,又和道听途说、随意捏造有什么区别?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自由表达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艾滋女”事件再一次表明,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传播正确信息的同时,也会传播一些黄色、暴力、虚假的信息,甚至成为犯罪的工具。面对众多的真假难明的网络信息,管理者必须恪尽职守、明辨是非,防止恶意、虚假信息的传播。而广大媒体担负着引导舆论、传播真相的重要作用,在面对网络传言时就进行调查、掌握新闻的真实性,抑制恶意炒作,防止对公民人格和名誉的恶意侵害。(文/闻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