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以前,唐县政府曾以西大洋水库为依托,鼓励库区百姓发展渔业养殖。但随着西大洋水库作为河北省保定市的饮用水源地,保定市政府规定取消网箱养鱼,这对水库周围的村民来说,确实面临着一个吃饭问题。”西大洋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刘宏楼和记者聊起针对渔民制定的补偿措施。2004年以后,西大洋水库确定了年初放养“生态鱼”净化水质,年底向渔民开放的方法,从而达到“净水、兴渔、富民”的目的。8月26日,京津冀三地重点新闻网站记者驱车驶往河北省保定市西大洋库区北面的中长店村,一探究竟。
刘宏楼向记者解释:“从2004年开始,西大洋水库改网箱养鱼为人放天养,取缔库区渔民的网箱养鱼方式,每年春季由政府出资30万元以上,往水库里投放大量能净化水质的鱼卵鱼苗,这些鱼类主要是池沼公鱼、花白鲢鱼、银鱼等以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为食的鱼种。不用提供任何饲料,平时封库管理,等到了10至11月份集中向库区百姓开放,进行捕捞,这样一来放养的鱼种既能有效净化水库水质,又能增加百姓收入,实现了水质保护与百姓增收的良性循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水库管理处的孙永刚笑着说,每年捕鱼的时候,都能目睹盛况,看到一筐筐肥美的池沼公鱼、花白鲢鱼被打捞上来,还曾经打捞上来一条40多斤的花白鲢鱼王呢,那场面壮观极了。
西大洋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刘宏楼告诉记者,去年西大洋水库开库共核发船牌134个,直接入库捕捞的渔民280多人,从事购销、贩运、加工的人员300余人,提供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去年池沼公鱼个体大,达到7至9公分,出鱼量多,捕捞量达310吨,花白鲢鱼、银鱼、鲤鱼等各种鱼类达20000多斤,直接经济效益600万元以上。而一个月的捕鱼期期间,每位渔民至少能挣到2至3万元,对渔民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现在,西大洋水库水质保护工作一直坚持净水、兴渔、利民相结合的原则。为妥善解决水质保护与周边村民生产生活的矛盾,还建立了水库村民长效补偿机制,每位渔民每年能获得600元的补贴资金,管理处多方请专家进行了利用生物措施净化水质的研究,积极推动库区放养自然鱼类,已经寻求出一条既净化水质又保证百姓创收的良性发展道路。(记者付文超 霍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