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要闻高层关注智能炫闻智能大会高端访谈津云热搜产业热潮未来趋势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赏析
吴晓如:人工智能 让扶贫更精准

来源: 新华网作者: 编辑:李彤 2017-12-18 16:04:36

内容提要:科大讯飞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利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积极贯彻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精神,用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贡献科技企业的独特力量。

  科大讯飞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利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积极贯彻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精神,用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贡献科技企业的独特力量。

  新华网:近年来,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方向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并入选‘最聪明的公司’,请您介绍一下科大讯飞如何让精准扶贫更‘聪明’?

  吴晓如:在精准扶贫上,科大讯飞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扶贫和被扶贫对象进行更好的匹配。

  人工智能之所以称为“聪明”,其实就是将学习的经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变成一种模型或者模式,然后应用到更多地方。在精准扶贫上,科大讯飞首先需要了解扶贫的对象及合适的扶贫者有哪些,再选择适当的项目和形式来对其进行帮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扶贫和被扶贫对象进行更好的匹配。

  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和安徽省扶贫办启动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扶贫的平台项目,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到最需要扶贫的对象,针对这些对象匹配帮扶者,并且利用平台在安徽乃至全国范围内找到最合适的项目,最后来推动扶贫工作。

  新华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徽省扶贫办联合科大讯飞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态管理扶贫,建立了统一高效的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功能和意义有哪些?

  吴晓如:平台的意义在于阐释了国家对精准扶贫的定义,精确地扶贫是用科技和数据来指导工作,能够让我们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刀刃上。

  这个平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扶贫对象的确认工作;第二,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扶贫项目,所有项目都登记在平台上;第三,帮扶的企业单位的确认。对于下一步将要进行的扶贫项目,被扶贫的对象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指定最合适的帮扶单位和项目去做。此外,平台还能确认扶贫结果。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看到这个项目对扶贫对象阶段性的结果进行确认,优质项目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这个平台既能对全省项目进行精确登记、匹配和评估,也提供一批示范案例,用精确、科学的方式来指导精准扶贫。

  平台的意义在于阐释了国家对精准扶贫的定义,精确地扶贫是用科技和数据来指导工作,能够让我们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刀刃上。

  新华网:‘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如何看待‘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吴晓如:教育扶贫,是让孩子长大之后有意愿和能力去脱贫,这是扶贫的根本之道。

  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扶贫必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极为重要,从教育着手其实是从根本上解决未来扶贫的问题。

  教育扶贫,是让孩子长大之后有意愿和能力去脱贫,这是扶贫的根本之道。受了良好教育的孩子,会对未来的生活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和前景,将来他们才可能有经济和精神实力向着自己的这个目标奋进,树立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从原来被动地去学习到自己主动去学。

  新华网:科大讯飞扶贫面从安徽走向全国,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补齐教育‘短板’,科大讯飞近年来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

  吴晓如:利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一些好的学校和好的老师将优质教育资源上传到平台,基层老师调用这些好的资源和内容便可惠及更多孩子,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平台辐射面就更广。

  信息技术在贫困地区教育中的应用将有效地促使区域差异给贫困地区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使贫困地区也能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模式,使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根除贫困。利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先进的平台,让课程更生动,孩子可以理解更透彻,也更有学习兴趣。科大讯飞和安徽很多地市打造了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利用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一些好的学校和好的老师将优质教育资源上传到平台,基层老师调用这些好的资源和内容便可惠及更多孩子,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平台辐射面就更广。

  目前,安徽省教育厅在组织开展远程教学,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可同步听讲,形成优质教育资源与基层教育对接模式。这项工作是个系统性的工程:第一,远程教育与老师在课堂上课并不完全相同,这需要技术上的适配;第二,每个老师上课的特点不一样,这就存在难易匹配性的问题。技术上解决的问题不仅是老师可以通过平台把课程传播出去,还可以让他们在课程中选择一些合适的内容进行共享,这些资源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启发性问题或者动画、课件等多种形式,通过技术的持续性迭代,让分享资源和使用资源形成匹配。这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基层老师的课程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新华网:科大讯飞今年3月启动了‘AI教育’公益计划,请您谈谈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推进情况。

  吴晓如:让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进入农村学校,让偏远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快乐与成长。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先生“化身”乡村教师,来到安徽大别山区一所偏远小学,与留守儿童共同度过两天,回来之后,他宣布启动科大讯飞“AI教育”公益计划,旨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让留守儿童享受到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根据“AI教育”公益计划,科大讯飞将在首期投入1000万,联合长期合作的企业以及知名高校,通过捐赠教学软硬件产品以及益智玩具等物资,或提供志愿支教的方式,让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进入农村学校,让偏远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快乐与成长。

  2017年,“I陪伴-AI教育公益计划”首批落地于安徽、河南、四川、贵州、新疆的14个区县、30余所留守儿童较集中的学校。

  活动的社会反响较好,优质的技术平台提供了高端教育资源服务。对于教育产品技术上的应用,科大讯飞也会对老师进行培训,老师教学积极性提升。部分其他企业通过这个公益活动渠道也积极参与进来,活动辐射面不断增大。

  新华网:作为一家社会化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在创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为推进精准扶贫将有哪些创新性思路和举措?

  吴晓如:提供精准服务平台,让扶贫未来更精准。

  第一,提供精准服务平台,让扶贫未来更精准。

  第二,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本身产生价值,行业成果直接通过公益活动分享出去,更好地服务贫困地区。除了教育行业,针对偏远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最近科大讯飞利用人工智能+医疗,提供了一系列产品,比如智医助理,基层医生碰到复杂问题,智医助理会根据数据给出一个诊断意见,此外,在影像识别方面,科大讯飞研发的有些机器能达到三甲医院放射科医生的水平,帮助基层医生共同面对一些复杂案例,这就相当于基层医生背后有个专家团队。今年,科大讯飞启动了“AI+医疗公益活动”,首批在全国选了10个县,推动医疗活动。

  第三,科大讯飞打造了人工智能平台,平台上各种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接口支持可以做各种创新应用,科大讯飞利用这个平台能更大力度地支持与扶贫有关的项目,比如人工智能与农业对接,人工智能与未来健康养老对接等,对于这些民生项目,后台会进行优先,这样就能在开放平台支持行业之外发挥更大作用。

本网站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北方网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