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供餐桌:一个农庄的探索与实践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作者:晚报李吉森编辑:孙畅2020-11-24 08:52:19

内容提要:清晨,静海区良王庄乡多兴庄园的蔬菜打包车间忙碌起来,师傅们将挂着露珠、飘着清香,刚采摘的蔬菜用保鲜膜包裹好,整齐地放入一个个箱子里。

  “拖拉A梦”,承载着农业创业者的初心和梦想,带领更多的农户奔向美好的未来。

  薄春霞在农田收割水稻。

天津北方网讯:清晨,静海区良王庄乡多兴庄园的蔬菜打包车间忙碌起来,师傅们将挂着露珠、飘着清香,刚采摘的蔬菜用保鲜膜包裹好,整齐地放入一个个箱子里。门外,四辆蔬菜配送车已做好准备。待蔬菜箱核验装完后,送往市区,按照会员的名单和地址一个个地上门送货,将新鲜的蔬菜直供市民的餐桌上。

  这种“产地直供餐桌”的经营模式,多兴庄园已探索和实践了十年之久。与大部分蔬菜基地不同的是,“直供餐桌”的模式不经过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摊贩,降低了流通成本。而在种植上,多兴庄园也与众不同,一直坚持拒绝使用农药、化肥和激素,让农产品保留本来的味道,受到了会员们的认可。从零起步,十年间,多兴庄园已积累了1.7万余名会员。这些会员中有出行不便的孤寡老人,还有治病特殊需要的患者,如糖尿病病人,像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一样,一直守在多兴庄园的生态系统里。

  庄园的经营者薄春霞是一位有情怀、有梦想的企业家。在多兴庄园主楼大厅,摆放着一个拖拉机的模型。它被涂上了粉红色,还起了一个童心未泯的名字——“拖拉A梦”。这辆拖拉机,将带着多兴庄园员工的梦想,开往未来。

让消费者吃到“小时候的味道”

  30年前,薄春霞随父母、家人一起从黑龙江来到天津创业。一家人开始从事建筑、装修行业,事业逐步稳定之后,父母在静海区良王庄乡承包了3000亩荒地,将其中的1500亩挖成了鱼塘,另外一些地开垦出来后种上了蔬菜。

  当年,薄春霞还在从事建筑、装修行业,只在种植、收获的季节到父母的农庄里帮忙。然而,她感觉,到农庄里帮忙干活的20多天是她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土地和庄稼都散发着特殊的气息,让她有一种亲近的感觉。“没有商业交往的复杂性和疲于应付的人际关系,农庄里特别简单、清净。我喜欢这样的慢生活。”薄春霞说。

  到了2010年,“高效农业”的概念已渗透到种植业和农民心中。薄春霞发现,她在蔬菜市场上买到的黄瓜虽然看起来光鲜,但吃起来没有以前的口感好,“和小时候吃到的黄瓜相比,味道不一样”。带着疑问,她来到了父母的农庄,请来了技术人员,要求对方不用化肥、激素,只用农家肥、有机肥种出一批黄瓜来。听到这个要求,技术人员善意地提醒她,这种方法已“跟不上时代”了,种出的黄瓜产量低,外观也不太好看,打不开市场。

  薄春霞坚持自己的想法,技术人员也不再执拗,按照她的要求开始播种、施肥、管理。果不其然,第一批收获的800斤黄瓜和其他农户种出的黄瓜相比外观上差了很多,有好多都是弯瓜;然而,试吃之后却发现,这批黄瓜有一种特殊的清香,酥脆可口,正是薄春霞期待的“小时候的味道”。

  她带着这批“不太好看”的黄瓜走进了友谊菜市场,前来购买的消费者非常少。即便这样,那些愿意买的消费者在品尝过后都再次前来要求购买一批。于是,薄春霞的黄瓜在菜市场上逐渐获得了名声。

  一名摊贩专销薄春霞的黄瓜,虽然价格高,但口感好,消费者乐意接受。摊贩禁不住诱惑,就拿其他农户的黄瓜冒充薄春霞的黄瓜销售。老客户直接拨打薄春霞的电话投诉:“在菜市场买你的黄瓜,一天好吃、一天不好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薄春霞调查实情后,结束了与这名摊贩的合作。

  正好,一位老客户联系薄春霞,询问是否能每天把黄瓜送上门,她就不用再去菜市场上购买了。原来,这位客户从加拿大归国,患有糖尿病,吃不了糖分高的水果,就把黄瓜当成水果吃。多次品尝之后,她觉得薄春霞的庄园种出的黄瓜最符合她的要求。

  这位客户的需求,对配送的要求较高。薄春霞答应了下来,每天用私家车给她送菜,这位客户也在小区里宣传,最终,有10多户家庭都预订薄春霞庄园种出的蔬菜,而且一订就是一年。这些客户预订的品种也逐渐从黄瓜扩展到了西红柿、辣椒、青萝卜等蔬菜品种。

  2012年,薄春霞开始走“订单农业”的路线,她想在京津冀区域重点发展高端会员客户,客户购买蔬菜的月卡、季卡和年卡,多兴庄园直接配送上门。当时,庄园除了她,还有三位员工,分别是会计、司机和技术员。她刚把这个想法告诉员工,三位员工就一致反对,认为她这种想法行不通。一位员工直言:“老百姓到菜市场买菜多方便啊,谁愿意花好几千元预订你一年的蔬菜,万一你跑路了怎么办?”

  薄春霞却坚持自己的想法,她相信,随着市民对健康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好的农产品肯定有市场。她一边吩咐员工去找广告公司制作会员卡和蔬菜月卡、季卡和年卡,一边去市场跑客户。没想到的是,她很快就联系到了一批客户,纷纷要求加入庄园成为会员。薄春霞转头询问员工,赶紧把会员卡送来。结果员工表示,“没想到走会员这条路能行得通,就没做会员卡”。

  着急的薄春霞干脆亲自上阵找到一家广告公司,在车间里忙活了一晚上,赶制出一批会员卡交付给客户。这些客户在尝试预订蔬菜一段时间后,大部分转成了长期客户,他们口口相传,使得多兴庄园的会员规模不断扩大。

  2014年,薄春霞回到老家黑龙江省北安市杨家乡探亲,在当地农户的家里,她尝到了“儿时的玉米的味道”。黑土地上种出的玉米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种味觉她很久没有再感觉到了,原来,只有农家的菜园才能种出这种味道的玉米。

  于是,薄春霞开始筹划在杨家乡设立多兴庄园的玉米基地。她将7个村子里有菜园的农户集结起来,发放种子和农资,进行技术指导,送来分解剂制成的有机肥,收获的玉米统一采购。她又花100万元投资了一套设备,确保玉米棒在采摘后四个小时内进行处理和真空包装,胚芽的营养没有散失和破坏。一些会员在品尝了玉米后打电话反馈“这种玉米真是以前小时候的味道”。听到这样的评价,薄春霞心里乐开了花,“这种愉悦的心情,会一直持续好几天”。

摸着良心做农业

  在农业领域里深耕的十年中,薄春霞看到身边的投资者换了一批又一批。有很多追求短期利益者,开着宝马车进来,开着宝来车出去,把本金也亏没了。还有一些投资者,在种子、设施等农资上缩减成本,最终没有种植出高质量的产品,也没有获得消费者认可,失去了发展的基础。

  一年,正值辣椒种植的季节,多兴庄园准备采购种子。技术员调查市场后反馈,种子价格差别很大,有两元一颗的,还有四元一颗的,请示到底该采购哪一种种子。薄春霞询问,差别到底在哪里?技术员回复,两元一颗的不保证结辣椒,四元一颗的保证结辣椒。听到这样的回复,薄春霞立即回复,要采购价格高的种子。

  当年,到了结辣椒的季节,适逢恶劣天气,静海区良王庄乡附近的蔬菜种植区,几乎所有农户都不结辣椒,减产非常严重。静海区农业部门调查农户的损失,当调查到多兴庄园时,他们发现这里的辣椒竟然一切正常,个个饱满结实。在建设大棚时,薄春霞也没有想着降低成本。她利用以前在建筑装修行业积累的经验,亲自选购钢材,督导施工,建设出了抗风抗涝的大棚。

  与舍得投入相对应的是,薄春霞没有想着赚快钱、赚大钱。有一年,一位大学教授到多兴庄园采摘,当看到地里的“博洋九号”甜瓜时,他说:“我吃过这种瓜,和黄瓜一个味道。”薄春霞予以提醒,这种瓜成熟以后甜度很高,不可能和黄瓜一个味道。两人经过仔细交谈,这位教授才知道,他买到的是没成熟就采摘的瓜,而且价格很贵,在每千克25元以上。

  原来,很多农户为了抢市场、卖高价,在甜瓜五成熟的时候就采摘上市,导致其口感不达标。薄春霞种植的“博洋九号”,一直等待其自然成熟,再集中采摘配送到会员家里。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也去抢市场,卖到每千克26元的价格,那么按照我每个大棚的产量算,我一个大棚能多收入20万元,10个棚一季就多收入200万元。但是,我不会那样做,绝不能让我的客户吃到未成熟、口味不好的甜瓜。”

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

  在多兴庄园里,有很多种植户,他们和庄园有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种植户从庄园租赁大棚,庄园集中发放种子、农资并进行技术指导,最终按照“保护价”收购他们的农产品。种植户不是庄园的员工,也需要支出,根据产量获得报酬。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不使用化肥,使用有机肥,产量自然比其他农户低。按照市场价收购,我们的种植户肯定不划算。保护价是对我们的种植户最大的激励,这种激励,使得订单农业的模式能持续下来。种植户有了积极性,消费者也能品尝到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薄春霞这样说。

  一些来自外地的农民,在多兴庄园里租赁大棚并长期从事蔬菜和水果种植产业。慢慢地,不少种植户有了积蓄,他们在静海区买了房,买了车,还把家人从外地接到静海,在天津扎了根。

  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薄春霞对种植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她对环境的要求是:水、土壤都没有受到污染、周围没有重工业。于是,她把眼光放到了更宽广的区域。在天津对口支援及东西部协作区域,有很多符合这样要求的地区,薄春霞也把种植基地扩展到了这些地方。

  河北省承德市的丰宁,气候和土壤以及羊粪分解而来的有机肥都适合藜麦种植。正好,天津食品集团在当地发展百万肉羊产业基地,很多养殖户有过剩的羊粪。薄春霞发展当地农户种植藜麦,种子、农资都从多兴庄园领取,羊粪在当地收购或者自拾,多兴庄园发放有机肥分解剂。依靠这种模式,当地发展起了“循环农业”,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农户都能脱贫致富。此后,多兴庄园又在甘肃镇原、新疆和田等地发展了苹果、核桃、大枣等种植基地,带动数百家农户脱贫。

  “农民是淳朴的一群人,要有好的机制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你真心对他们,他们必然真诚回应。我们在黑龙江北安市发展玉米种植,收购时规定,一袋里的玉米穗至少为100个,不能少。农民非常善良,每个袋里都多装几个,我们按100穗定额支付,他们并没有收到多装的玉米的钱。但是,他们都非常乐意多装几穗。”薄春霞这样说。

  从37岁到47岁,薄春霞从一名建筑装修行业的从业者,转身变成了一位农业创业者。现在,薄春霞再也不戴手表和首饰,她更愿意穿上一身朴素的衣服,和农民一起劳作、一起生活,融入农民之中,做一名快乐、简单的农庄经营者。

  提起做农业的初心和梦想,这位农庄经营者说:“庄园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客户。我要带着农户种出好的农产品,服务好我的客户。”

  她说起,有一年,她到基地农户家查看作物长势,看到有些缺水,作物的叶子有些打蔫儿。她立即拿起水桶浇了下去。那一刻,她心里满怀着期待,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我能听到作物缺水时的呼喊,也能听到它们喝水时的咕噜咕噜声。”她这样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 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