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 共筑中国梦·文化传承篇】国庆献礼片:60年变迁,不变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礼赞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作者:津云·大娱工作室编辑:李彤2019-09-29 20:33:49

内容提要: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我们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国庆献礼片,半个多世纪以来,成为特别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片种。也成为了每年国庆的一个常规动作,尤其近几年,每年的国庆献礼片都是大导演、众多明星加盟的大制作。

天津北方网讯: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我们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国庆献礼片,半个多世纪以来,成为特别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片种。也成为了每年国庆的一个常规动作,尤其近几年,每年的国庆献礼片都是大导演、众多明星加盟的大制作。

回顾这些年的献礼影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早期献礼片——不得不提的1959年

1959年,是第一次大规模地拍摄国庆献礼电影,《五朵金花》《青春之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风从东方来》《万水千山》等35部献礼片在9月至10月轮番登场,被电影史学家称为“难忘的一年”。经典电影不胜枚举,可以说一起步就是高峰。

那个时候电影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在革命道路上的成长,大多表现的都是知识青年经过启蒙、革命、改造,成为真正革命战士的历程。在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曾经评价当年的献礼片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理性与情感”的高度统一,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特征与修辞风格。“这在今天来看,可能显得比较幼稚,但是你会被它的真诚所打动。”

八九十年代——集中爆发的革命电影

也许1959年离我们年轻人太遥远,但是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大家恐怕还记忆犹新。也正是那个时候涌现出的《开国大典》《百色起义》《巍巍昆仑》《大决战》等影片,让我们这代人直接把国庆献礼影片与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划上了等号。

这些耳熟能详的大电影都是那十多年的成果,尤其是《开国大典》可以说是里程碑式作品。那时候国庆献礼影片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开过领袖和英雄将领,虽然在故事的讲述上让这些电影故事性更强,但是仍然是通过领袖的崇高品格和超人智慧来强化革命认同。

新世纪——商业片引入献礼片

新的变化在1999年开始,在新世纪只交《横空出世》《国歌》《冲天飞豹》《我的1919》等献礼片中,革命领袖悄悄隐去,主人公更加贴近时代。

又是十年过去,2009年,广电总局确定了40部国庆60周年献礼片并在全国展映,其中扛鼎之作《建国大业》回溯了“政治协商、民主建国”的历史进程,票房达4.2亿,刷新了国产片票房纪录。直到这部影片,可能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说明国庆献礼影片终于得到票房的认可,成为真正的商业电影。

如今——普通人成为主角

近年来,在我们的国庆献礼片中,无论是讲述历史,还是描摹当下,叙事的视角越来越往普通人的身上集中。如今我们从这些主旋律电影中看到的不再是高不可及的英雄和领袖,这不仅拉近了观众的距离,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更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和感动。60年国庆献礼片的历史,变化的是选题、制作和拍摄的理念,不变的是对家国的情怀和人民的礼赞,从对历史大事件的歌颂,到聚焦身边小人物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国人日益凸显的文化自信。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