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彰显民法典精神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作者:李超编辑:刘颖2020-05-25 10:17:08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编纂一部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法律人的共同梦想。对于人民法院而言,首要的任务是在适用法律过程中落实民法典草案。

天津北方网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编纂一部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法律人的共同梦想。对于人民法院而言,首要的任务是在适用法律过程中落实民法典草案。

  适用民法典

  要把握住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近年来,人民法院每年审结的民事案件数量占全部案件总数的60%以上,民事审判在人民法院工作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民法典草案包括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及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民事法律规范,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依据。

  首先,适用民法典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从《民法通则》到民法典草案,经过三十年的时间,以私法理念为基础的民法学体系逐步构筑起来,这个历程自然脱离不开对其他国家民法制度的移植与借鉴。一项法律制度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相融合,以适应自身的需求。法律制度移植与借鉴的过程也即对“既有”改造的过程,这就是法律本土化的问题。民法典草案的制定过程中,由《民法通则》生成的特有的民法制度因扎根太深而得以保留,“民法传统”得以延续,这就是民法的“中国特色”。例如民事责任制度,我国民事立法没有采取责任与债相结合的模式,而是创立了责任与债相分离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属于民法整体性问题,而不再作为债的组成部分。民事责任不局限于债的范畴,各种法律关系中都存在义务,而违反这种义务,就是责任的问题。民事责任强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在责任人拒绝自动承担责任的情况下,经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强制其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这更有利于当事人权利的救济。民法典草案继续使用“民事责任”概念,即是对我国自有“民法传统”的继承。适用民法典时,需要法官准确理解有中国特色的各项民事法律制度。

  其次,适用民法典要准确把握时代精神。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必然会反映时代特征。在21世纪编纂民法典,必然要回应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民法典草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宗旨,从人格权独立成编,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再到应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等等,都是为回应时代需要、面对人类共同挑战所提供的中国方案。适用民法典时,需要法官不断积累相关的社会学知识,关注新出现的热点法律问题,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确保民法典时代精神在司法中充分体现。

  此外,民法典的颁布,必然给民法学研究带来一种变化,即从注重制度性研究到认真对待现行实在法的解释。唯有在解释论上不断前行,才可能建构起强大解释力的学术体系。这其中,人民法院在适用民法典过程中发现的司法实践问题、总结的司法实践经验,也为民法学研究提供了基础素材和实证根据。

  法官的任务

  从“纸面上的法律”到“实践中的法律”

  法官的主要工作是裁判,而裁判的过程即是法律解释的过程。民法解释是民事法官以法律本身的价值标准作为依据所做的一种价值判断。在民法典实施的过程中,法官的任务正是使“纸面上的法律”变成“实践中的法律”,让“冷冰冰的法律文字”通过司法实践来彰显民法典固有的正义精神。

  首先,民法解释不能脱离开民法精神。法律适用过程中要调整的社会关系比立法机关立法时预设的模式要复杂得多,新的矛盾会不断出现,已有的各种社会关系在新的条件下的冲突与碰撞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在抽象的逻辑世界里,法律规范的涵义是完整和确定的,但在具体的司法适用的语境下,一个法律规范并没有完全确定的法律意义,仅仅是提供了解释的起点和依据。无论是法律原则还是法律规则,都蕴含着适用的弹性。要扩张民法典适用的张力,法官必须对法律规范进行解释和界定。具体到个案,法官要对法律规范中的某一意旨,通过一定的解释方法进行确定。于此过程中,法官基于法律素养、生活经验、习惯以及道德传统等引领法益衡量,通过理解、解释积极地建构、发现、修正或补充法律,使民事主体各方利益以具体化个案的路径得以公平、公正地分配。最终形成的民事裁判规则,当然不能游离于法律规范之外,必须符合民法精神。

  其次,民法解释需要在民法典确立的概念体系下进行。民法是一套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其基础是一整套有严密逻辑关系的概念,掌握了这套概念,就掌握了民法的思维框架。民法中的概念,许多为域外移植而来,不了解其起源自然难以把握其真意;相类似的概念之间的联系需要结合立法的意图来把握;概念中多义词不在少数,法律适用过程中须对概念实际所起的机能作精细化分析。民法概念是民法问题的基本标识,不同概念所衍生的法律效果迥异,透彻理解概念本身是对此问题与彼问题能否给出清晰边界的关键。这些都是法官在解释法律时所要面对的艰巨任务。法官要准确掌握民法典的立法本意和条文含义,总结审判经验,提炼裁判规则,确保准确的适用法律。

  (作者为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