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五年来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今晚报作者:编辑:曲璐琳2019-02-25 13:44:34

内容提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五年来,天津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21世纪的“平津战役”,有力有序谋划推动,展现天津作为,作出天津贡献。

  正在疾驰的京津城际高铁列车。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天河一号

  京津冀一卡通充值

  天津港

着力有序推动 作出天津贡献

  “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五年来,天津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21世纪的“平津战役”,有力有序谋划推动,展现天津作为,作出天津贡献。

  五年间,天津市印发了《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的4个实施意见,制定《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方案》,在大战略中担当起天津的角色。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实施中,天津分别召开推进协同发展的“千人大会”、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扎实深入部署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在天津的实施,让全市上下一个温度、一个热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系统性发展,协同是灵魂,必须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五年来,天津积极推动三地交流合作,定期举行京津、津冀高层考察座谈,与京冀签署的第一阶段(2014-2017年)合作协议全面完成。2018年6月、10月,河北省、北京市党政代表团到天津学习考察期间,津冀、京津分别签署新一轮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8-2020年),共同实施新的一批重点项目和事项,三省市务实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三地常务副省市长联席会、协同办主任联席会、部门常态化会商等对接推动机制进一步完善。

 产业升级转移持续加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区域产业升级转移持续加强。天津发挥优势与主动服务相结合,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今年1月发布的《北京来津(或在津投资)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自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以来,本市初步形成了以滨海新区、武清区、宝坻区为重点,各区有力支撑的产业承接新格局。来津企业呈现区域聚集化、行业高端化特征,对区域经济引领带动和产业布局优化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去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京津冀协同办在京联合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平台推介会”,展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成果,提升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五年来,天津医药集团在沧州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企业投资的西青电子城等项目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处理中心正式启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国际水准的大数据处理支撑能力。北京金隅集团参与完成天津建材集团混改项目。其中西青电子城作为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对接平台,通过提供涵盖企业经营发展所需的孵化、投融资、资源服务以及创投基金对接、政府关系维护、共享定制班车等高附加值全方位服务,为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创造有力支撑。

  此外,五年间天津与河北省协同发展产业升级,天津市滨海新区与河北省沧州市,天津市宁河区与河北省唐山市共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市静海区、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廊坊市及河北省黄骅市、青县、霸州市、文安县、大城县“3+5”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署实施。开辟三地迁移企业注册登记双向绿色通道,互通共享企业迁移信息。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重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均体现出产业升级转移持续加强的成果。

  科技驱动为协同发展“导航”

  “如今京津冀的科研工作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变成团体赛,用好咱们京津冀的‘朋友圈’!”在2019年初天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第一批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验收会上,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处处长金双龙说。协同研究的同时,研究成果京津冀整体受益。

  目前,京津冀三地共享资源的平台建设也初具规模。截至今年,本市引进中科院无人机应用研究院等国内高水平研发分支机构,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分支机构总数超过170家,其中60多家来自北京地区。同时还与中国工程院、军事科学院在天津共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天津(滨海)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与北京高校、院所在津共建了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此外,天津也打造了一批首都优势资源集中承载地,其中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揭牌以来累计注册企业940余家,百度(滨海)创新中心、京东(滨海)云创空间等优质项目接续落户。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协同发展中心启动建设,吸引了洛克机械(天津)有限公司等10余家中关村高科技企业。

  通过资源共享和平台的打造,天津快速融入京津冀发展并不断发挥着自身的科技驱动力,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中已取得新进展。目前天津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世界智能大会,与中电科、中车、华为等9家企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出台并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设立了100亿元的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依托海河产业基金打造千亿级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和项目群、3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群,紫光云总部等一批智能科技项目签约落地。同时,本市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1家,国家先进计算机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了“天河一号”超算、曙光计算机、“银河麒麟”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自主安全可控全产业链,让科技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导航”。 

  金融协同创新合作服务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战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天津以此为目标和动力,坚持大金融发展理念,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自贸试验区框架下的金融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成果,让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是京津冀开放创新的新平台。据了解,天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助推金融跨境业务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金改30条” 政策措施已全部落地,24项措施成效显著,其中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等11项金融创新政策在全国推广。

  本市不断深化金融协同创新与合作,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加强协调配合,实现了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推动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有机结合。

  发展融资租赁,服务京津冀,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两大鲜明特色,也为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据介绍,本市融资租赁保持国内领先,资产总额占全国四分之一,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赁业务总量全国占比均达到80%以上。天津获批成为全国唯一开展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试点地区,有效满足市场主体的实际融资需求;大力实施外债意愿结汇、联合租赁和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创新政策,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单”和“第一”,天津租赁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天津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

  此外,本市金融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推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产品140项,近两年与工商银行等13家金融总部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向金额超万亿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序推进,创新实施排查化解非法集资风险“线索排查、会商研判、一案一策、稳妥处置、动态专报”的五步工作法,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打造人才流动大通道

  创新发展,人才为先。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智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五年来,本市各区及人力社保部门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津落户,新招实招,破解三地人才流通过程中的束缚与障碍,打造三地人才“朋友圈”。

  老家在河北省的张磊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前一阵子他在网上浏览招聘信息时,发现天津“春风行动”大型招聘活动不错,不论是工作内容还是薪资待遇,自己都很中意。可是,一想到换工作后要面临户口、职称认定、保险转移等一系列问题就头疼。但详细咨询了天津的人才政策后,张磊发现自己的顾虑已不是问题。“人才引进政策,要求只要是硕士研究生,45岁以下就能落户,我的条件符合,公司也很支持,近期我就可以开始办手续了。”张磊说。

  按照协同发展战略,北京是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三地通过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五年来,天津发挥着“转换器”和“放大器”作用,在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天津市与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等地区签署了劳务协作对接协议,采取“企业组团招聘”“定向招聘”等方式,累计帮助4万人次来津就业。天津市与河北省签署《技工教育合作协议》,交换培养教师200余人,全面提升了两地技能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13万“千里马”在津沽大地竞相奔腾。

  文旅共建 协同推进

  京津冀三地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相似性,也呈现出不同特色,让文化资源通过旅游平台“活起来”,成为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五年来,本市积极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通过构造具有京津冀特色和优势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京津冀区域文化旅游交流水平和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

  2018年,天津与京冀旅游主管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要点(2018-2020年)》,加快推进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南休闲购物旅游区、滨海旅游观光带等京津冀旅游示范区建设,成立了通(州)武(清)廊(坊)旅游合作联盟。在此基础上,目前,本市已成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京津冀图书馆联盟、京津冀演艺联盟等7个联盟,举办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活动。在天津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设立驻京服务中心,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合作建设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三省市对53个国家联动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截至2018年底,共计652名外籍人员经天津口岸享受免签入境便利。

  除了政策支持,投资主体多元化也为京津冀文旅产业成长提供了新动能。根据《2018中国文旅产业投资发展趋势》的报告,京津冀地区106个重点旅游投资项目中,旅游企业投资商占26.7%,非旅游企业投资商占73.3%。

  在加强合作交流方面,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本市将继续加强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建立跨区域合作会商机制,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加强京津冀特色文化资源统筹共享,推动建立公共文化资源库。健全京津冀群众艺术馆合作机制,实施京津冀演艺共享工程,组建京津冀演艺联盟,促进作品创作、演出营销和人才交流。推动建立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打造京津冀长城、运河文化遗产长廊,加强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流。持续推进三地交流合作,实现京津冀特色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关键。本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2017年11月,本市出台了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津八条”;2018年9月,又推出了《天津市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实施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的“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今年初,还推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津十九条”。

  去年揭晓的首届中国营商环境引领奖榜单,天津位居全国前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中,天津多项评价维度排名居前,政务环境评价排名第三,金融服务评价排名第四,并最终入围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十位城市榜单。

  为落实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本市还与京冀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共建行政许可事项共享清单协议》,推动三地建立行政许可事项共享清单,迈出了京津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协同发展的坚实一步。将结合当前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动三地行政许可事项名称、设定依据、许可内容、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许可结果形式“六统一”改革,为下一步实现三地审批结果互认奠定基础。

  此外,天津按照“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辐射功能成效初显,多项创新经验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本报记者 马明

  环境好了 企业效益提高了

  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加大治理“散乱污”企业力度,尤其是天津坚持“一厂一策”原则,将企业分为关停取缔、搬迁改造提升和原地改造提升三类,近年来,天津市共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

  在静海区王口镇大瓦头村,坐落在这里的天津市富通坚果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巴旦木和夏威夷果。“我们的制作流程分筛选、入味、烘烤三个环节,以前在筛选阶段会有粉尘,在烘烤阶段燃煤会产生污染。去年以来我们投入150万元对燃烧机、空气加热机进行改造,并进行燃气管道铺设和地面硬化。厂区整体改造后,省去了卸煤、拌水、送锅炉等燃煤环节,同时安装了布袋除尘装置,进行自动化设备改造,这样每年能节省人力成本十多万元。”企业负责人王怀林坦言,改造前厂区存在“脏乱差”现象,厂区弥漫灰尘,工人进厂得戴口罩。如今改造后,厂区环境好了,客户来了看厂区环境卫生状况改善了,订单量也提高了,改造后这两个月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0%。“今年我信心满满,决定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王怀林说。

  五年来,京津冀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三地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通过整治和严格执法,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通过关停部分排放总量较大的企业,腾出的环境容量和总量指标可用于支持有前景企业的发展,真正实现‘腾笼换鸟’。”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污染防治处副处长张泽生说。

  助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今年47岁的李彤是市规划院副院长,几个月前,他与其他13名骨干规划设计人员组成工作团队,到雄安新区参与规划编制工作,李彤担负起了领队的任务。“那段时间,从天津驱车到雄安新区俩小时,雄安新区进京俩小时,三地围成等边三角形,这也成了我们那几个月往来奔波最常走的路线。”李彤说。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要天津付出什么、调整什么,天津坚决服从落实,加强与河北省有效对接合作,为共同建设“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尽到天津责任。

  到达雄安新区后,李彤带领团队片刻不停歇,明确任务,迅速进入角色,短短一周内大家适应了新的工作要求和环境,全身心投入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工作中。“建设雄安新区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作为一名规划设计工作者,能有机会参与到雄安新区的建设中,我们觉得很幸运!”李彤告诉记者,工作团队中,流传一个“早睡早起”的说法。“早睡”是指工作到凌晨才能睡;“早起”是指休息片刻之后马上还要起来接着工作。工作组的成员平均两周才能回到天津家中一天,拿一次换洗衣物。

  “我深切的感受是,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不仅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还有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吸引了很多世界知名建筑师、规划大师,把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到这里。我们参与建设的同时,也得到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对新发展理念有了更深理解。”李彤说。  

  天津港转型跑出“加速度”

  作为我国北方综合性大港,近年来,天津港按下转型“快进键”。一个快速成长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平安港口”,下好津冀港口协同发展“一盘棋”,主动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想禁锢,以崭新姿态“浴火重生”,向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强港进发。

  坐落于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内的文峰木业产业园,是华北地区进口原木、板材的重要平台企业,来自加拿大、美国地区的木材自天津港进口,转运至曹妃甸工厂进行再加工。针对企业贸易需求,天津港与曹妃甸港主动对接,为客户量身打造了环渤海内支线物流新通道。2018年1月,天津至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环渤海内支线成功开通,实现了进口集装箱从天津港干线船舶卸下后不出码头直接装支线船,较传统的汽车运输大幅简化物流操作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有效降低了京津冀区域进出口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近年来,天津港集团先后与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集团合资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投资平台,实现了集装箱码头、航线等资源的互联共享和优化配置,推动津冀两地集装箱运输跨越发展,支持与雄安新区的港城联动,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天津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载体、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平台、国家中心港口、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功能作用。

  与此同时,天津港率先降费,树立“阳光价格”促进口岸物流成本明码标价、公开透明;搭建服务平台,打造“绿色通道”实现服务效率提升。通过推行“阳光物流季”“阳光体验季”、布局“阳光物流”直营店(加盟店)和内陆无水港市场营销人员上门“一对一”服务等创新举措,加速政策传导,进一步释放降费红利,让客户真得实惠,切实感受到阳光物流“生态圈”的辐射带动效应。

  为打好智慧港口“提速战”,天津港首创性实现了1套系统对全部6家集装箱码头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管理,推动港口集装箱生产组织流程标准化、调度指挥智能化、资源利用合理化和客户服务便捷化。通过建成码头远程操控中心和自动化生产操作系统,打造国际首个在传统人工码头上通过智能技术改造实现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