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 | 天津在这里宣告解放!《歌唱祖国》从这里唱响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天津广播作者:靳鑫 刘哲 于霁丹 王长军编辑:付勇钧2019-09-25 13:09:03

内容提要:弹痕今犹在,爱国心不改,青砖铭历史,小楼记春秋。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主题报道《寻访红色印迹》,今天走进解放军攻克国民党守军天津市内最后一个据点的战斗旧址——耀华学校礼堂,去了解发生在那里的战斗与故事。

每一个鲜红的故事,都在彰显同一种红色的精神,每一个动人心魄的历史节点,都有红色灵魂挺身而出。天津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存有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形成了全市100多处红色旅游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天津广播与津云新媒体、天津教育报从9月9日开始推出“寻访红色印迹”系列报道,并联合市级机关工委、市文旅局、市教委、市社科联等单位推出“我心中的红色印迹”融媒体互动活动。

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红色之旅!

天津北方网讯:在这里,解放军攻克国民党守军天津市内最后一个据点,天津宣告解放。

在这里,革命烈士、爱国教育家赵天麟校长开设特班,招收因日寇轰炸失学失业的师生,被日本特务残忍暗杀。

在这里,爱国学生抵制侵略、宣传革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对社会公众做演讲、报告。

在这里,作曲家王莘先生亲自选定,素有“第二国歌”盛赞的爱国歌曲《歌唱祖国》举行首唱仪式,第一次响彻中华大地。

在这里,天津告别了旧时代,迎来了新中国。

弹痕今犹在,爱国心不改,青砖铭历史,小楼记春秋。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主题报道《寻访红色印迹》,今天走进解放军攻克国民党守军天津市内最后一个据点的战斗旧址——耀华学校礼堂,去了解发生在那里的战斗与故事。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的两侧,保存着诸多的历史风貌建筑,已经矗立了九十余载的耀华学校礼堂在它们中间独树一帜。耀华中学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南京路106号,耀华中学于1927年由近代实业家庄乐峰在天津英租界创办的面向华人英式私立精英学校,初名天津公学,1930年代更名为耀华学校,寓意“光耀中华”,1952年改为公立学校,是天津市最为著名和历史悠久的重点中学之一,校训为“勤朴忠诚”。作为天津最早的历史风貌建筑,这里不仅是人民解放军攻克国民党守军天津市内最后一个据点的战斗旧址,也是被誉为“第二国歌”的《歌唱祖国》最初唱响的地方。

1949年:耀华枪响了,天津解放了!

1948年12月中旬,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战役前夕,国民党94军43师师部和129团部及一个炮兵营总共3000多人,强行进驻耀华学校,在学校操场中间构筑了榴弹炮发射阵地,在院内和四周院墙修建了20多个地堡,在校大门口堆积了很高很厚的土墙,泼上水后冻成坚硬的冰层,在里面构筑暗堡,并依托学校的楼房和发射阵地构成了据点式防御工事,妄图以此负隅顽抗。

1949年1月14号上午10点,解放天津的战役正式打响。1月15号凌晨5点半,东西两面解放军在金汤桥会师,完成“东西对进,拦腰斩断”的作战任务,此后展开了对市内南北守敌的围剿。当天中午开始,人民解放军三路攻城部队联合作战,经短兵相接,逐楼逐层地激战3个小时,终于攻克耀华学校,在地下室内活捉了国民党94军军长和43师师长等军官士兵2690多人,毙伤敌军9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当时,市民高景云就住在黄家花园附近,他说,解放天津的最后一仗就是在自己家门口打响的,而人民解放军攻克的国民党守军在天津市内最后一个据点,就是耀华中学。关于1949年1月15号的那个凌晨,高先生留下了这样的记忆:“当时解放军战略战术是先吃肉后啃骨头,先把容易打掉的都打掉,再集中兵力打硬骨头。和平区难啃的硬骨头,一个是皇家花园,另一个就是耀华中学。长沙路往北走就是南京路当时的墙子河,墙子河的北面就是耀华中学,被一个保安旅重点守卫点。当天5:00,解放军就在墙子河的土堤上,架上迫击炮往耀华中学院里打,耀华中学外墙是拿钢砖修的,那砖真硬,掉下来都是手掌大的砖片。”

在解放军指战员发起进攻的时刻,退守进耀华中学的国民党守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此时,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攻克国民党守军天津市内最后一个据点——耀华中学,天津市宣告解放。

如今的耀华中学礼堂附近,依然留有当时的弹痕,耀华中学办公室副主任许钢老师指着当年那场战斗在校园墙壁上留下的弹痕说:“解放军攻打耀华中学时,没有使用重武器,一个原因是解放军为了保护文物,另一个就是因为国民党已经内讧,国民党总司令部八一礼堂已被攻陷,陈长捷已经被擒了,所以耀华的墙上只留下很轻的弹痕。”

▲天津广播记者采访耀华中学办公室副主任许钢老师

1938年:伦敦道枪响,赵天麟倒下了!

上世纪20年代,居住在天津英租界的一批中国社会名流向英租界工部局提出,英租界向界内华人征收税款,理应用此做一些诸如兴办教育等有益公众的事。1927年,时任天津英租界华人纳税会董事庄乐峰先生筹资兴办了“天津公学”,1934年更名为耀华学校,取“光耀中华”之意。

列强虎视眈眈、军阀纷争不断、日寇步步紧逼,当时的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学校更名耀华的同一年,在美国哈佛留学归来的法学专家、曾任北洋大学校长的赵天麟,也正式出任天津耀华中学校长,成为耀华第三任校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轰炸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及河北师范学院附中等学校。为了使失学学生尽早复学,尽快安置失业教师,赵天麟校长顶住种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决定在耀华学校中学部开设“特班”。当时,赵天麟校长此举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成为日本暗杀团的目标。

▲赵天麟

据赵天麟之子赵寿民回忆,日本宪兵队明确发出威胁通牒,英国工部局的华人警务处处长李汉元等人也反复劝说赵天麟校长设法躲避,但他不为所动,坚持留在耀华工作,1938年6月的一天,意外还是发生了:“当时有一千多名的师生面临失学失业的境地,在征得校董会同意后,父亲开设特班,招收了这些学生。1937年年底,父亲又秘密联系多所学校校长,抵制奴化教育。此外,父亲还多次拒绝日本人进入耀华学校。几次三番,日本人非常恼怒,说耀华中学是抗日分子的大本营,学校里还藏着武器,要进去检查,两次进不去后,日本人就开始准备暗杀。1937年底,日本宪兵队已通知暗杀团准备暗杀父亲,1938年1月,父亲就亲笔写了遗嘱,安排好后事。

1938年6月27日上午7时许,伦敦道。耀华学校校长——赵天麟,走出位于昭明里2号的家,步行前往学校。“父亲还没走出20米,对面就来了几个人,把他暗杀了。当时,52岁的父亲就牺牲马路边上。”赵寿民说。

赵天麟校长被害,激起了耀华中学广大师生的极大愤慨,也引起了天津各界的震惊。1948年,赵天麟校长牺牲十周年,耀华中学以赵天麟校长的字将图书馆定名为君达堂。解放后,经国家民政部批准,追认赵天麟为革命烈士,以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耀华校史纪念馆前,赵天麟半身铜像

1950年:《歌唱祖国》在耀华唱响

在现任天津耀华中学副校长冯耀忠看来,也正是老校长赵天麟的铮铮铁骨、以身作则,让爱国情愫、家国情怀渗透进更多耀华师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主动投身到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耀华中学已经正式建立了党支部,而且党员已经分布于教师和高中各年级,工作也迅速地开展起来。当时党的活动处于秘密状态,秘密党员们为了把宣传品及时散发和张贴出去,动了很多脑筋,但他们的工作使得当时不少同学第一次知道了有共产党,有八路军和解放区,不少进步同学受到了这种进步教育。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同学们还自编自演了许多以抗战为题材的话剧,包括揭露国民党投降主义题材的一些剧目,都在耀华中学礼堂演出。这些演出不仅活跃了学校的生活,提高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也引导着演员和观众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八年来坚持抗战到底的究竟是谁?“

当年学生演出进步话剧的耀华中学礼堂位于学校东端,是耀华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上世纪中叶天津最好的大礼堂之一。陪同记者采访期间,许刚处长的脸上始终保持着骄傲的表情。耀华学校礼堂由英国建筑师设计,造价28万两白银,历时三年建成,具备师生集会、影剧晚会等多种功能。

▲耀华中学礼堂

除了由学生们合唱校歌、聆听周会和演出进步话剧,这座礼堂还曾是天津许多重大会议的主场地。1949年4月25日,刘少奇同志在耀华礼堂向天津市各公营工厂职员讲话,号召加强职工团结,发展生产。1951年2月24日,中共天津市委在耀华礼堂举行报告会,周恩来总理做了《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

不仅如此,耀华礼堂还是天津传播优秀文化的中心之一。

我国著名音乐家张肖虎、莫桂新均曾在耀华中学任教,抗战胜利前夕,张肖虎创作并指挥的我国第一部交响诗《苏武牧羊》的首场演出就是在耀华礼堂。作曲家王莘先生创作的爱国歌曲《歌唱祖国》,素有“第二国歌”盛赞。而这首歌曲在1950年秋举行的首唱仪式,地点也是在王莘先生亲自选定的耀华礼堂。

许刚介绍:“《歌唱祖国》首唱之地就是在这,1950年,《歌唱祖国》第一次就是在耀华中学礼堂唱响。”

不久前,经王莘先生之子王斌老师的沟通,湖南卫视《声入人心》栏目人气学员蔡程昱走进耀华礼堂,和学生们一起,再次唱响《歌唱祖国》。近70年之后,这首振奋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歌曲回到它的首唱之地,依旧余音绕梁,激动人心。

70年过去了,天津广播通过多种方式邀请大家接唱《歌唱祖国》。伴随歌声,更希望朋友们跟随我们的目光,穿过时光隧道,寻找和体会那个群星闪烁、音符飘飞、百花齐放的年代,在新时代和新语境中书写“从此走向繁荣富强”的新篇章。(详情)

历经90载,耀华继续光耀中华!

1952年12月23日,私立耀华学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办,耀华学校由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中学部与小学部分开,中学部更名“天津市第十六中学”。1988年,学校决定复名“天津市耀华中学”,复名大会于同年12月21日耀华礼堂召开。

经历九十余载的风云变化、战火洗礼,耀华学校的建筑至今得以完整保存,除了它们本身的材质精良、筑造坚固,天津战役中解放军的进退有度,也得益于社会各界对于其文物价值的高度重视。1997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耀华学校礼堂确定为最早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对于耀华礼堂和校园内其他建筑的修缮,也都始终坚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耀华中学校友、中国科学院周尧和院士曾回忆说:“耀华的惯例是每星期一举行周会,各年级的学生从教室列队走入礼堂,在规定的几排位置就坐,周会开始后全体起立高唱校歌。周会的主要内容是校长讲话,每年秋季开学的第一次周会最隆重,校长讲话后向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奖品都是书籍。每周一次的周会使学生们不断受到‘勤朴忠诚’校训的洗礼,形成了耀华特有的校风和耀华学子特有的气质。”

▲耀华中学1946届校友,周尧和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7月30日在上海华东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2岁

2019年,同样身为耀华校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小儿外科学专家张金哲已是99岁高龄。但他依然铭记着耀华中学“勤朴忠诚”的四字校训,他说,在耀华校园里耳濡目染的这四个字成为了他一生的信条:“我被选院士之后,我也写了四句话,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保暖,四邻宽容,这四句话就是从校训上演变出来的。勤就是一生努力;朴就要两袖清风,三餐保暖就能保证忠,诚就是要有奉献的人生观。耀华的四字校训,我要坚持这一辈子。”

▲耀华校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小儿外科学专家张金哲题字

耀华中学既是塑造爱国情怀的基地,也是培养人才的沃土。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造者朱传榘、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等顶尖科学家,以及歌唱家蒋大为、刘欢,演员鲍国安等杰出的艺术家,深刻实践着“光耀中华”的宗旨与理想。

耀华中学副校长冯耀忠表示,天津耀华中学今后还将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继续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耀华中学进入到发展快车道。学校成立了教师培训学校,它以第三任校长、著名的爱国教育家赵天麟先生的字均达命名。另外耀华中学建设了庄乐峰植物园,李文珍艺术院,钱伟长创新实验室,张小虎音乐堂姚文瀚体育馆,这些名字都是在耀华的辉煌历史上,在某些领域中都有非常突出贡献的教师。从耀华中学先后一共走出了15位的两院院士,我们把这15位院士都在学校一条耀华路上,时刻激励耀华的学子做有意义的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938年6月的枪声响起,赵天麟校长被害,激起了耀华中学广大师生的极大愤慨,但也正是老校长赵天麟的铮铮铁骨、以身作则,让爱国情愫、家国情怀渗透进更多耀华师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主动投身到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

1949年1月15日的枪声响起,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攻克国民党守军天津市内最后一个据点——耀华中学,天津市就此宣告解放,而这里也诞生了爱国歌曲《歌唱祖国》,振奋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与激情,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光耀中华。

了解耀华中学背后的历史,您有着怎样的感受?深入感受印刻在红色印迹里的初心、故事与使命,您有什么话想说呢?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我们每天将集纳和展示大家的精彩留言。(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