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870米的温室大棚 让他再也不用“上山”了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津云作者:侯沐伟 吴涛 息明亮编辑:李松达2020-07-10 16:10:24

内容提要:丁青县素有“冬虫夏草之乡”美誉,是与那曲市巴青县齐名的虫草“两青”核心产区。每年的5-6月是虫草挖掘黄金时期,但连曲培在内的多名村民,却对以往挖虫草的日子失去了兴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7月的阳光下,一栋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像列队的士兵;大棚内,黄瓜、辣椒、西红柿等各种蔬菜长势正欢。不知道的人会误以为这里是山东寿光,当地人会告诉你,这里是西藏昌都丁青县,海拔3870米,一个曾经长期缺乏本地蔬菜的地方。

“以前收入基本靠每年两个月上山挖虫草,山里经常有狼、熊出没,不仅危险,收入还不稳定。”昌都市丁青县协雄乡协麦村村民、丁青县农业生态产业园技术骨干曲培回忆以往感慨不断,“如今可以在大棚里种蔬菜水果,收入还比以前高了一倍多,这样的好日子我以前从来没想过。”

丁青县素有“冬虫夏草之乡”美誉,是与那曲市巴青县齐名的虫草“两青”核心产区。每年的5-6月是虫草挖掘黄金时期,但连曲培在内的多名村民,却对以往挖虫草的日子失去了兴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西瓜、西红柿、辣椒……只种青稞的村里有了新品种

丁青县是虫草生产大县,但限于土壤营养低、作物生长周期长,种植业并不发达。当地农民介绍,青稞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几乎占据了所有种植面积,“青稞容易种,不怎么需要浇水,也不需要细致管理。每年4月份青稞播种,5、6两个月上山挖虫草,7月份再回来刚好收青稞,一年收入差不多就是这么来的。”曲培向记者介绍。

曲培在大棚前手指着对面半山腰的家

单一的农作物构成,带来的是蔬菜、水果匮乏,在丁青县乃至昌都市,许多果蔬只能通过货车从其他省份运来,老百姓不仅见得少,也很难吃得起,更别说是懂得如何栽种这些“新鲜货”了。

2017年,丁青县津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鹏公司”)与丁青县协雄乡惠民蔬菜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了丁青县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伊始,最先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当地缺乏懂得种植蔬果的劳动力。

“2017年5月我们正式启动丁青县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但当地很多农牧民不愿意放弃种青稞+挖虫草的生活方式,也不看好我们,因为他们对我们引进的西瓜、西红柿、辣椒等农作物不熟悉,对温室大棚也几乎没有了解,不知道前景如何。”津鹏公司总经理贾士博说道。

津鹏公司从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取了17人作为员工。最开始,别说是育苗、浇水、嫁接,甚至要从认识蔬菜开始手把手地教起。贾士博回忆道:“我们总结出来一个方针,要敢于让大家犯错误,要让新招来的当地员工发现为什么这片地上的作物不行了,明白下次应该怎么做。最终,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把他们培养成能胜任的员工,其中的3个人甚至可以独当一面,已经可以教别人怎么种植了。”

事实证明,津鹏公司选择在丁青县扎根发展温室大棚项目的决定是正确的。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蔬菜水果甜度和维生素含量很高,具备一定优势。“我们现在种植的蔬果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很多学校和普通村民都接受我们的蔬果,销路很好。”贾士博介绍道。

蔬菜大棚

丁青村民:安全了、收入多了,陪家人时间也长了

29岁的曲培就是上述3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之一。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曲培一家在2017年之前过着种青稞和挖虫草的生活,一家人每年总收入约为2万元。

对曲培来说,以前的生活方式不仅收入不稳定,而且充满着安全隐患。挖虫草是一项收入相对丰厚但变数很大的工作,即便是在丁青县这样的虫草大县,运气不好时也会连续多日无所收获。曲培告诉记者,挖虫草需要在近两个月时间里一直住在山上,其间正值当地雨季,遇到下雨时只能躲到帐篷里避雨,更不用说山里面经常会有狼、熊等野兽出没,既折腾,又十分危险。

自2017年来到丁青县农业生态产业园后,曲培的生活逐渐变成了“两点一线”,曲培家就在距离温室大棚不远的半山腰上,每天8小时工作后,他走路20分钟就可以到家,一日三餐中的两顿也都可以在农业生态产业园中和其他员工一同解决。曲培现在一个月工资为3600元,挖虫草的季节还会得到一定补贴,年收入达到了4万余元,是以前的两倍多。“以前不愿意来大棚种蔬菜水果的乡亲们,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都表示很羡慕。”曲培说道。

更令曲培感到开心的,是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变得更多了,“上山挖虫草时,会有整整两个月见不到女儿。现在我大女儿7岁了,小女儿也6岁了,都在丁青县县城上了幼儿园,我一年四季天天都能见到她们了,也有更多的机会关心她们的学习和生活。”

随着津鹏公司持续培训和自身经验不断积累,曲培对温室大棚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他现在不仅掌握了种植蔬菜、水果的主要技术,还开始了解蔬果保存、销售的技巧,逐渐能够做到全程管理,也可以代表基地和合作社,去帮助其他地方进行技术改造了。

对于眼下的生活,曲培很满足,也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村里有很多人家的孩子去了内地省份上中学、大学,我很羡慕。现在我们家里的生活和收入也稳定了,我也盼着将来能看到两个女儿继续读书,上更好的学校。”

脱贫发展可持续 “津鹏模式”搭建长效机制

丁青县协雄乡协麦村村民曲培与贾士博津鹏公司之间的缘分,离不开天津市援藏工作队的积极牵线搭桥,离不开援藏干部们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决心。

2017年年初,贾士博带领团队对昌都市丁青县进行深入考察,在全面了解丁青县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市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产业扶贫任务之后,在天津对口援藏前方指挥部和援藏干部全力支持下,决定在昌都市丁青县投资成立津鹏公司,与当地合作社一起发展生态农业种植事业、用农业技术和产业项目带动当地种植户尽快脱贫。

津鹏公司成立后,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管理方式带到了高原上来。三年以来,“政府+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的“津鹏模式”形成了稳固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引导专业合作社,在种植基地聘用建档立卡户,将产业发展与农牧民的就业增收紧密捆绑在一起,帮助了广大农牧民和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在“津鹏模式”的帮助下,2018年,丁青县协雄乡惠民蔬菜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成长为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

脱贫攻坚重在可持续,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加大“输血”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被帮扶地区自身“造血”的能力。津鹏公司以项目做扶贫,以项目促发展,搭建起长效机制,才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从根本上给农民带来脱贫的能力。

(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侯沐伟 摄影 吴涛 视频/无人机飞手 息明亮 发自西藏昌都)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