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胡张庄村坚持绿色发展从贫困村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大棚葡萄熟了 村民日子甜了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今晚报作者:陈杰 田莹编辑:刘颖2020-09-14 09:24:05

内容提要:是什么让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跻身“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之列,又是什么让村民的日子与他们种的玫瑰香葡萄一样甜?

种植户采摘丰收的葡萄。 本报记者 刘乃文摄

天津北方网讯:昔日有句顺口溜——芦苇荡、盐碱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张庄。如今,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不仅摘掉了“穷帽子”,村民的生活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适龄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2019年,村经营性收入达到6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7万元;发放节日生活补助400余万元,每位村民享受到的福利达3000余元。

  是什么让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跻身“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之列,又是什么让村民的日子与他们种的玫瑰香葡萄一样甜?

  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了胡张庄村走访调研,寻找他们打开绿色发展之路的那把金钥匙。

  是靠天吃饭,还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让胡张庄村尝到了甜头

  9月初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葡萄种植大户王金江却显得异常轻松。原来,他是去年胡张庄村第一批报名尝试大棚种植的农户,承包的3个大棚种了近10亩玫瑰香葡萄,比普通陆地种植的同品种葡萄早成熟了一个多月。“今年棚里的葡萄大丰收,还没开始采摘,水果商贩就已经快踩破门槛了!” 王金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大棚的葡萄就能卖出三四万元,今年的收入稳了。”

  农户们都明白,葡萄越早成熟,售价越高,销售越快。“今年,茶淀玫瑰香葡萄,5月份成熟的卖到了每斤22元,是我们售价的4倍。今年是大棚建成使用的第一年,大家没经验,明年我们早覆膜,葡萄就能更早成熟,到时候一个棚的收入最少也能翻番了!”对于来年的丰收,王金江信心满满。

  建大棚的好处只是早收成?设施农业可不是这么简单。

  56岁的李宝芬是胡张庄村的葡萄种植能手,种了大半辈子葡萄的她也不得不承认,传统种植方式还是得看老天爷的“眼色”吃饭,甭管你有多好的技术,遇上一场雹灾也“白瞎”。胡张庄村发展葡萄种植有一喜一忧:村里的盐碱地含钾量极高,而葡萄喜钾,土壤含钾量越高、葡萄就越甜;但同时村子地处冰雹多发地带,一场冰雹下来,可能一年的辛苦就付之东流了。

  说起2012年的雹灾,李宝芬还历历在目:“当年,全村2000多亩葡萄地几乎都被砸成了平地,光剩哭了。我们的杨书记着急呀,她说,不能靠天吃饭,一定得发展设施农业,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脱贫致富。”

  今年,大棚种植和普通陆地种植的优劣,李宝芬对此体会尤深。她家有三块葡萄地,其中一块采用大棚种植,还有另外两块是普通陆地种植,大棚的葡萄6月就早早成熟了,但另外两块地却因气候原因而减产。“今年雨水大,又赶上葡萄着色期,正是葡萄变甜的阶段,遇上大雨特别容易破珠,一颗葡萄破了,就会连带着一串葡萄很快腐烂。”李宝芬说,“大棚种植就没这个问题了,不仅可以减少气候的影响,而且病虫害少,省农药、省肥料,自然也省人力,好处多得数不完。”

  李宝芬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还组织农户外出参观学习,邀请农业专家下村培训。

  今年,胡张庄村的41座大棚迎来了大丰收,棚里的葡萄几乎被商贩们“秒杀”一空。受益的农户们早早地合计来年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棚创收,而那些当初没敢尝试的农户如今也跃跃欲试,盼着能早些享受到发展设施农业的红利。

  是单打独斗,还是树立集体品牌?

  ——胡张庄村迈出品牌化发展第一步

  2019年,村里的葡萄收成不错,产量在600万斤左右,却碰上市场光景不好,滞销了。“葡萄季节性很强,卖不出去砸在手里,果农的日子咋过啊?看着熟透的葡萄烂在地里,杨宝玲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副书记、理事李平对记者说,“杨书记第一时间找到东丽区委、区政府,为葡萄销售打开了突破口。后来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马杰,在得知葡萄滞销的情况后,也伸出了援手。在她的帮助下,我们的葡萄很快卖出去16万斤。”

  燃眉之急解了,却也暴露出了问题。也正是去年开始,合作社的领导班子着眼销售环节,开始探索“胡张庄村”葡萄品牌发展之路。

  多年来,胡张庄村的土地所有权一直握在农民自己手里,销售也是单打独斗,卖得如何大家各凭自己的本事。这次遭遇滞销之后,合作社主动站出来,担起了帮助农户推广销售的重任。“我们专门准备了一个仓库储存农户们的葡萄。但是葡萄想入库,想让我们帮助销售得满足一个条件,就是葡萄的品质一定要达到甚至超过我们订立的标准。”李平介绍说。

  入了库的葡萄,合作社会进行统一包装,标识出生产农户、生产时间,保证农产品可追溯源头,同时还会贴上胡张庄村的标志, 打出统一的品牌。2019年“胡张庄村”的葡萄就这样“火”了一把。

  2020年,合作社趁热打铁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了集体商标“胡张庄村”。“目前,前期的各种准备和审查工作都已经结束了,预计到年底商标就能申请下来。有了它的加持,不仅能让我们的农户摆脱单打独斗闯市场的不确定性,更能树立品牌、口碑,让‘胡张庄村’葡萄走出天津。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让农户们的辛勤劳作有更高的回报。”李平笑着说。

  绿色发展之路是亦步亦趋,还是先人一步?

  ——村民说没有“领路人”就走不出致富路

  在采访调研中,人人口中都会提到一个人——杨书记。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胡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同时也是胡张庄村百姓们的“主心骨”杨宝玲。

  今年63岁的杨宝玲,早年从山东嫁到天津。参加工作后,从妇联主任,到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再到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干就是30多年。从“外乡人”成了“管家人”,虽然身份变了,但是她对乡亲们的感恩之心没有变,服务之心也没有变。“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发展看支部。当一个好的村官就是要让党和国家的政策真真正正落实到每一个‘神经末梢’。” 提起这些年基层工作的经验,杨宝玲这样说道。

  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就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由于集体资产“家底薄”等原因,胡张庄村的很多农户舍不得为基础设施“输血”,农作物种植“看天吃饭”,形成抗风险能力差与田地减产、农民减收的恶性循环。

  2018年,杨宝玲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大力提倡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

  “一开始大家对大棚的先期投入还是有些畏首畏尾。”李平介绍说,“当时是杨书记带头,带着班子全体成员率先登记,才带动大家踊跃报名。”区委、区政府随后也提供了资金扶持,最后一算下来,村民几乎不用自掏腰包就能建设大棚了。这对村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儿,可是此时建设数量已经确定,再想申请却赶不上这一拨了。于是,杨宝玲和班子成员们又主动把当初自己登记的名额一一让给有建设需求的村民。提起当初这一进一退,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杨书记有好政策总是先惦记着我们。这些年,眼看着我们村的发展逐步走上了前列,大家也更有干劲儿。说句实话,如果没有好的‘领路人’,大家很难快步走上致富路。”

  2010年,村内522间农业生产用房、154栋冷库、252户看护房全部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村内3万多平方米的乡村道路全部硬化完成,打通了农产品向外运输的“致富之路”;2019年,41座大棚建成,设施农业发展初具规模;今年,基于3000亩鱼塘和2000多亩葡萄田的采摘和垂钓项目也在筹备之中……对此,杨宝玲还没有满足,她还有一个在胡张庄村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梦想正在孕育之中。

  胡张庄村位于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双城之间生态绿色屏障的一级管控区,建村有百年历史,1945年有了第一个党的组织,红色底蕴深厚,“未来的胡张庄村,将成为一个集民宿、农场、水上乐园于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基地,带领村民们迎来更加甜蜜的生活。”杨宝玲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 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