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 助困 扬正气 武清韩村谱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作者:霍艳华编辑:付勇钧2021-03-16 20:04:14

内容提要:“这几天,我们‘两委’班子成员,正在忙着对接农业公司,为村里建设农业产业园的事忙活着。”武清区白古屯镇韩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刘万刚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韩村认真梳理村域资源载体和产业发展条件,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庄产业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打造韩村特色农产品项目,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天津北方网讯:“这几天,我们‘两委’班子成员,正在忙着对接农业公司,为村里建设农业产业园的事忙活着。”武清区白古屯镇韩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刘万刚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韩村认真梳理村域资源载体和产业发展条件,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庄产业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打造韩村特色农产品项目,助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韩村地处京津冀三省市交汇处,地理条件优越,近年来,该村积极对接区内外智慧农业、生态农业项目,加强农业产业招商推介,建设农业产业园,带动发展设施农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村特色的红薯,每年种植400多亩,能收获70-80万斤,一亩地能有3000-5000元的收入,畅销京津两地的农贸批发市场,我们还新建了300亩蟠桃园,采取线上线下拓宽销路,打造韩村特色农产品。”刘万刚说。

今年,村里还要建新的农业园,提升设施农业的水平,新大棚里种什么?村里上下也都合计好了,他们要和农科院等部门合作,种植新的西红柿品种。刘万刚说,这几年,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吸引了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让村民们在土地流转收入之外,又多了一份工资收入,韩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00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也能有60-70万元。

在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韩村还持续深化困难群体结对帮扶,他们梳理出54个老弱病残、生活贫困或“三留守”的困难户,和全村73名村干部党员结对认亲,每天轮流有2名村干部专职服务群众,做到能代办的一律不让百姓跑路,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事坚持速战速决,一时不能办结的第一时间拿出方案、及时答复,让党组织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指得上的“主心骨”。

王庆芬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10多年前去世,留下了瘫痪在床的公公和残疾儿子,她本人常年病痛,每年靠种地打工赚的钱连吃药都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村党总支迅速启动了“包联机制”,总支委员王福元每天必登门“报到”,不仅帮着干家务,还帮她申请了低保、危房补助金、残疾补助和困难补助,帮助她儿子、儿媳解决了工作,如今每个月全家有1万多元的收入。王庆芬激动地说:“现在啊,生活条件比以前可强多了,村党总支干的都是实事!”

通过这两年村党总支的帮助,全村已有43户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了“小康之家”,村民的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韩村的村民富裕了,干部群众的心贴近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刘万刚说,该村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抓好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党兴村、以文化村、以德治村”,以“家”文化为主线,以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为基点,将“先进、先锋、先行”与“家庭、家教、家风”有机融合,“党风、村风”与“家风、民风”同步改善,“治小家”与“治大家”并行推进。

他们从村风民风建设着手,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礼堂,并整合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乡村学校等资源建起了文明实践站,先后开展了“战疫故事 制度优势”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宣讲、“我是党员我承诺”、“村民笑脸”、“清洁庭院”评选、“老兵故事汇”、“老师,我想对您说”等多项文明实践活动,优化了“美家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新建“百年槐树下”、“凤河岸边”等10余个文明实践点位,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矩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另外,该村还创新运行“一个人的剧场”项目,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评剧,入户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创作了村歌《武清韩村新风尚》,让百姓唱出“感党恩跟党走,携手铸辉煌”的精气神。如今,韩村的村民们构建起了精神大厦,形成“党群一心,村庄一新”的生动局面。(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