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作者:李红娟编辑:刘颖2021-05-31 13:56:04

内容提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指出,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体中国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应坚守初心,永葆这份动力,弘扬文化优势、实践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筑牢民族的“根”与“魂”。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指出,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体中国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应坚守初心,永葆这份动力,弘扬文化优势、实践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筑牢民族的“根”与“魂”。

 弘扬文化优势,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

  增强底气,就要树立必胜信心。这份信心从何而来?来自于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来自于在我们党百年奋斗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质,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三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一脉相承、相互交融,汇成当代中国文化浩浩荡荡的主流,成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优势的三大支点。

  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毫无疑问,认真挖掘、梳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宗旨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其形式是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其本质是科学的,主张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革命文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下,我们党先后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等。革命文化是坚守理想信念的文化、充满革命激情的文化、歌颂献身精神的文化。在革命文化引领下,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与生命谱写出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乐章,挺起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脊梁。

  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给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是指引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指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激励人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追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高地由此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世界时愈加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具特点、相互贯通,形成紧密相关的三大支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凸显出有别于任何外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大厦,也因此成为我们全体中国人底气来源的重要智力支撑和思想资源。

实践文化自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

  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永恒的。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如果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看做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那么它必然是一砖一瓦、一层一级建造起来的。文化大厦建造的主体,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伟大人民。文化大厦建造的过程,是一代人一代人的永续传承、接力推进。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走过了五千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有多少人奉献了青春激情,有多少人饱受了屈辱艰辛,有多少人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当代中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庄严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思想文化的新解放新创造为中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面貌,重塑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彰显了中国人的志气。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表现为更高层面的文化自觉。这种责任担当,应该是一种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是一种永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责任担当,是一种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条件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担当。

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

  文化自信关乎道路、命运和梦想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精神动力,是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所在。

  文化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文化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会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特色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自觉、自信与自强。

  文化自信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原动力和“加速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增强文化自信,就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文化自信激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阐释好源自传统和国情的中国特色,不仅有利于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而且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国际话语权有重要意义。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升媒介软实力,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提高人们的政治政策素养、文化专业素养,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夯实理论基础。二是要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手段推动传播,形成资源共享、立体化、多位一体的传播模式和舆论强势,提升话语影响力。三是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四是要注重以效果为导向建立中国话语体系,处理好“讲道理”和“讲故事”“自己讲”和“别人讲”“大声讲”和“柔声讲”的关系,既阐明立场和观点,又潜移默化地达到说服效果。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平台传播好中国声音,“事半功倍”地讲清楚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播出去、彰显于世。

  在推进文化开放过程中,应当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要求,吸纳世界各国文明之优长,采撷异域民族文化之精华。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备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和气质,这才是在文化开放中发展中华文化的根本之道。因此只有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