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光: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体系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今晚报作者:雷风雨编辑:孙畅2022-03-09 09:20:21

内容提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医疗卫生体育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杨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应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体系,促进新就业形态稳健发展。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医疗卫生体育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杨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应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体系,促进新就业形态稳健发展。

  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今年1月31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98.8万本,可见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全日制用工的重要补充,成为“六稳”“六保”的重要抓手。杨光在调研中了解到,实践中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成为社会焦点,主要表现为,由于平台经济的特殊性,在现有法律体系下,难以界定“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下平台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实践中,确有个别灵活用工平台出现人身财产损害,而劳动者维权困难的情况。

  杨光表示,为促进新就业形态稳健发展,建议从法律层面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的情形”范畴进行界定,适时修改完善劳动法,或出台司法解释。建议确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司法认定标准。倡导有利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算法改善。算法的广泛运用在提升劳动管理智能化与效率的同时,也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带来难题,如陷入不由自主超强度劳动的怪圈、控制提成比例在收入分配上受到压榨等。建议通过监管机构和工会的介入,引导平台企业善用算法权利,依法依规制定修订直接涉及劳动保障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合理确定考核和奖惩要素,避免超强度劳动和因此造成的人身伤害问题,在收入分配、劳动时间强度、订单分派等方面避免过于苛刻的要求,关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此外,应提供职业伤害兜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享受市场化高收益的同时,不应再要求适配基于人身从属关系的全额劳动权益保障,但鉴于新就业形态中人身伤害易发多发的特点,职业伤害兜底保障是底线要求,关乎社会稳定。(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