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之光照亮天津之路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作者:王磊 石学峰 曹冬梅 杨肖 周巍 张新华编辑:尹辰辰2021-07-01 08:26:20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一批先进的有识之士积极探求救国之路,力图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马克思主义在天津的早期传播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一批先进的有识之士积极探求救国之路,力图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政治运动的重要阵地,不仅聚集了一批忧国忧民、视野开阔的先进分子,更是成为各种新思潮碰撞、实践的必选之地。特别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引起全国包括天津在内的一些先进分子的极大关注。他们开始系统介绍、组织研究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新路径,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作出重要贡献。

一、十月革命胜利

开启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传播的新起点

天津是中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区。1911年天津出版的《维新人物考》和1916年出版的《敬业学报》都提到过马克思,但基本属于零星介绍,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和实际运动。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新兴的社会主义政权,让辛亥革命失败后苦闷彷徨的中华民族看到了复兴自救的曙光。

1917年11月11日,十月革命爆发的第四天,天津《益世报》即发表题为《俄京军队内讧之近况》的报道,把十月革命爆发的消息公之于众。此后,有关十月革命的消息以及列宁(里宁、李宁、莲林)的名字屡屡出现在天津的各大报刊。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歌颂十月革命,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他在《言治》《新青年》等刊物相继发表《法俄革命比较观》《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文章在天津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使天津先进分子开阔了视野,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

五四运动期间,天津知识分子学习研讨新思潮活动更是蔚然成风,《南开日刊》《北洋日刊》《醒世(周刊)》等一大批反映新思想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吸引了各阶层的众多读者,掀起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的传播发展到崭新阶段。1921年至1924年,天津先后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女星社等20多个宣传新思想的团体,出版《来报》《觉邮》《女星》等十多种报刊,发表李大钊、周恩来等数十人撰写的近百篇文章。除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部分文章还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初步分析帝国主义本质、中国革命道路等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呈现出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二、深度研究宣传

促进天津早期党团组织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孕育发展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迎来快速发展期,天津进步青年开始通过创办社团的形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周恩来、于方舟等先后创办觉悟社、新生社,其他各种进步社团也相继成立。这些社团大量吸收进步学生、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领导推动爱国革命运动,把马克思主义在天津的传播进一步引向深入。

觉悟社成立于1919年9月16日,成员包括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共20人;新生社成立时间稍晚,成员包括于方舟、韩麟符、安幸生等10余人,并于1920年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改组为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们共同的宗旨是:关注民生问题,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改造中国而奋斗。社员们在社团内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社团外组织工人、学生运动,日益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和对中国国情的正确把握,逐渐成长为早期中共党员,站在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之下。

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前后,觉悟社成员周恩来、刘清扬、马骏等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至1923年初,新生社成员于方舟、韩麟符、安幸生、李培良等也经李大钊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0年至1924年,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历经3次重建;1924年9月,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其中多数骨干分子是从觉悟社、新生社等进步社团成长起来的。可以说,进步社团伴随马克思主义传播而产生,进而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更加广泛深入的传播,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天津乃至我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指导早期运动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天津的探索实践

五四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些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分子在开展革命运动的过程中,逐步看到天津地区工人阶级的数量优势和蕴藏的巨大力量,认识到革命的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接受、掌握且与实际联系,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并开始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探索实践。

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张太雷和于方舟等就开始重视理论宣传与工人实际斗争相结合,号召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开办平民夜校、工人补习学校等方式,在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更加重视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9月11日,于树德等在天津创办工余补习学校,向工人群众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骨干力量。此后各类平民学校不断兴起,至1924年发展到30余所,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与天津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

1921年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天津支部建立,在其影响和推动下,京奉铁路工会天津分会宣告成立,天津印刷工会得到巩固和发展。党领导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在天津形成了一支开展工人运动的主力军。1922年8月,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天津铁路工会立即通电声援,并举行大罢工支援长辛店工人的斗争。随后,工、商、学各界又发起为开滦矿工捐款运动,使罢工斗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20天之久,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的传播已进入到运用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 王磊)

毛泽东思想在天津的生动实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将永远激励党和人民奋勇前进。对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在天津发挥着的恒久魅力,其重要价值已深深载入天津发展史册。

一、坚持“重点论”,抓重点带一般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他还强调:“一个地区的总负责人,必须考虑到该处的斗争历史和斗争环境,将各项工作摆在适当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无计划,只按上级指示来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凌乱无秩序的状态。”因此,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配合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关于天津市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一五”计划的重点任务: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国营工业的作用,担负为国家新建企业承制机器设备、培训和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二是承担生产更多品质好、成本低的日用工业品供应全国需要的任务。三是积极稳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结束时,全市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指标都超额完成计划所规定的水平,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天津工业的加快发展,使其在全国的地位有新的提高。全市地方工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89倍和1.44倍,高于全国地方工业和全国工业的增长速度。1957年,天津市工业在全国的地位仅次于上海、辽宁,居第三位,而地方工业则从1952年居全国地方工业的第四位上升为第二位。由于发力推动了生产资料的生产,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从1952年的3:7变成为1:1,天津市已经从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城市。

二、坚持“转化论”,量变引起质变

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促进大量的量变,不促进许多的部分质变,最后的质变就不能来到。”他还指出:“在一个长过程中,在进入最后的质变以前,一定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许多的部分质变,这里有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按照中央部署,天津市首先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天津郊区共有高级农业合作社206个,参加户数91437户,占总农户的98.43%,入社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97.96%。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进一步带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手工业方面,天津市有手工业合作社(组)805个,从业人员99911人,入社人数占全市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4.52%。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天津私营工业5254户全部转为公私合营企业;私营商业59316户,转为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企业和合作商店、合作小组。1956年1月18日,天津市紧随着首都北京之后,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跨进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天津市在执行党的总路线中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热情,就像春潮般汹涌澎湃。

三、坚持兼顾各方,十个指头弹琴

毛泽东同志指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他还指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在严重困难面前,党中央要求全党用最大努力纠正各种“左”的偏差。天津市委从实际出发,落实调整政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取得新的成果。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压缩基本建设,千方百计地节约原料、材料、燃料。二是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进一步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发展农副业生产,自力更生补充供应的不足。三是恢复与外埠的经济协作,扩大物资的市场调剂,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城乡交流,恢复“三类物资”交流会,全市商业部门努力争取计划外货源,特别是加强了日用消费品的采购。经过调整,天津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大幅增长,打下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在天津以后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石学峰)

邓小平“北方谈话”与天津

1978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先后视察东北三省和唐山、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解放思想和冲破“两个凡是”的禁区,对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生产力,作了一次重要的思想发动。这些重要讲话被称为邓小平“北方谈话”。邓小平“北方谈话”,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思想基础,为包括天津在内的全国各地实现全面拨乱反正,工作重点向现代化建设转移指明方向。

一、倡导思想解放和加速发展生产力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清查清理“四人帮”帮派体系,纠正冤假错案,调整和配备党政军各级领导班子,部署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的运动,恢复党和国家正常秩序,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安定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然而,要想短期内清除十年“文革”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严重混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首先解决如何对待毛泽东的指示和决策、判定真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等根本问题。由此引发了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的争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文章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这场讨论,批判危害多年的极“左”思潮,恢复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开始出现酝酿对外开放和对各方面体制进行改革的新局面。

1978年9月,邓小平先后视察东北三省和唐山、天津等地。他反复强调,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好一些。他还提出,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要适时结束,转入正常工作,从而提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主张。

二、对天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当时,天津已开始实行一些按劳分配、引进外资等发展经济的措施,但由于长期受到“左”的思想影响,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仍然不够解放,没有完全摆脱“左”的束缚。

视察天津时,邓小平听取市委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运动和工农业生产情况的汇报后,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他说:“我走了几个地方,一再讲就是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从实际出发。大队、小队都有特殊性,不能划框框,不能鼓励懒汉。”

对天津搞来料加工和技术引进项目,邓小平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只有通过引进技术和项目才能搞好工业调整,才能搞活,才有希望,并且强调产品的花色品种要常换,要讲信用,要派强的干部管理,要按经济规律管理企业。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工业产品要实现电气化,要根据不同用途开发多种类型的产品,要加强各省市之间的合作。

当时,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分配领域平均主义严重,影响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邓小平对分配改革讲了具体意见。他指出,企业要有经营自主权,必须给企业一定的利润提成,工人的待遇也要提高,管理好、效益高的企业要提高工资,改善职工福利,以调动工人积极性。工人收入提高了,就能够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邓小平认为,天津应当全方位发展,农业要实现工业化,搞机械化种植,要解决好用水问题,要发展建筑产业解决好居民住房问题,要发展旅游事业。邓小平对天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天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推动了天津的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进程

邓小平“北方谈话”中贯穿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给天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极大教育和鼓舞,进一步推动了天津人民的思想解放,为天津实现全面拨乱反正工作,工作重点向现代化建设转移指明了方向。

在邓小平“北方谈话”精神指导下,天津深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直接推动了思想解放。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政策工作不断推进,一大批干部的历史问题得到澄清,工作和待遇得以恢复,不仅有力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人民团结和政治局面安定,一批批有经验的领导干部重返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伴随着思想解放的进程,天津对外经济交往进一步活跃起来。特别是邓小平视察天津时对开展来料加工等对外经济合作形式的肯定,给予外贸部门放开手脚干事的空间。通过千方百计扩大工业品出口,积极发展旅游事业,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引进先进技术加速工业发展,天津外向型经济日益活跃,工业生产也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61.3亿元,比1977年增长14%,相当于1975年的109.5%。其他经济指标也得到较快恢复和提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1月,天津市委召开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天津实际,集中讨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这次市委工作会议成为天津实现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会后,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经过几年全面拨乱反正,“文革”和长期“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得到根本改观,天津平稳实现历史大转折,重新呈现勃勃生机,为开创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 曹冬梅)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天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津沽大地取得重要成就。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十四大以来,市委制定实施了“三五八十”阶段性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经济建设取得重要成就。1992年,天津围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即提前3年到199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用5至7年时间基本完成市区成片危陋平房改造,用8年左右时间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一遍,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到2002年底,这四大目标全部提前实现。到1996年,天津市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此后,天津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据统计,1994年至2002年天津市GDP平均增速为12.2%,在全国排名由二十多位到位居前列,其中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一。1999年,全市提前一年圆满完成市区成片危陋平房改造。到1999年底,全市74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改调”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工业规模和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200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717.72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大城市排第二位。滨海新区基本建成,2002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市40.2%和62%,成为天津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全市最大经济增长点。

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到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广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以及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塑造具有地方特点和时代气息的天津人精神,如“引滦精神”“危改精神”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潜移默化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以提高城市文化品质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先后建成天津科技馆、周邓纪念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按照“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战略思想和市委、市政府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以“五个一工程”等重点精神产品创作生产为龙头,以繁荣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为中心任务,推出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1993年以来,天津“五个一工程”连续六届获得“满堂红”,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省市。在体育建设方面,建设了一大批体育设施,先后成功举办199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99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等重要赛事。2000年,天津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同时,建设更新一批体育公园和健身园,群众性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热潮逐步形成。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做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旧城改造、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在市区成片危陋平房改造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创造出“危改与房改相结合”“危改与安居工程相结合”“区企结合”等一系列新方法,闯出一条危改新路子。2001年天津市危陋平房改造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誉为中国旧城改造典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199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教育兴旺,天津兴旺”的发展战略方针,并在全国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9年,天津率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同年,全面启动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历史名校”建设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总体教育水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从1994年着手调研到1997年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用3年时间完成对传统救济方式的改革。到2001年3月,市政府颁布了《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到2002年上半年全市低保对象25.6万人,成为全国首批实现应保尽保的省市。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按照党中央部署,市委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思想建设方面,市委组织干部党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组织建设方面,市第六次党代会要求下大力量提高领导水平和自身素质,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在市委领导下,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全面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在作风建设方面,各级党委积极探索增强干部公仆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开展了“做人民公仆”活动,开展了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和学习先进人物的活动。在制度建设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出台的各项党内法规制度,并不断健全地方党的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1993年3月,市纪委、市监察局实施合署办公,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取得重要成绩。党的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为天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天津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杨肖)

科学发展观推动天津又好又快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正确判断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要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天津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总目标,制定符合天津实际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在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并决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道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天津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道路。市委把解放思想摆在突出位置,从2008年3月起,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着力解决影响天津市改革和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激发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促进科学发展的环境氛围。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天津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打造新滨海、建设新天津、实现新跨越”为实践载体,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实现加快科学发展形成新共识,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滨海新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新变化,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科学执政能力有了新提升,创造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和天津效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天津市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总目标,制定符合天津实际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作出着力构筑高端产业、生态宜居、自主创新“三个高地”和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五个攻坚战的重大部署,引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发展共识,形成了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建设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这一功能定位,按照新区“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发展策略,引进实施大飞机、大火箭、大乙烯、大炼油、大造船、大机车等一大批高端项目。

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促调整、促转型、促升级,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格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累计实施总投资2.09万亿元的1120个大项目好项目。致力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统筹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实施政策引导,加强产业链接、功能联动、分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错位发展。各郊区县统筹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联动发展,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城市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富裕农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不断培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大力实施富民惠民战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方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强基创先”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埋头苦干、少说多干、真抓实干,为基层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天津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 周巍)

沿着“三个着力”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天津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现了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新时代天津承担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拥有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交通等优势,拥有改革开放先行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先行先试的优越条件,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不断积累,特别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天津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市委、市政府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积极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主动对接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加快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充分展现天津作为。

全方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市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向群众汇报”工作机制,开展“海河夜话”实践活动,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5%左右用于民生领域,连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升级民生保障力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9年,天津在全国各地区整体共享发展排名中位列第4名。其中,在全民共享发展方面为第1名。

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实现收入稳定增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力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法治天津、平安天津建设。

大力实施“871”生态保护工程,逐步探索实践“扩容量、控增量、减存量”的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切实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实施“美丽天津”工程,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成效显著,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完善帮扶工作体系,形成“四个体系”保障力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为受援地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天津力量。

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建立健全责任、动员、政策、资金、督导、管理“六大体系”,扎实推动困难村结对帮扶工作。有效助力全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切实提升了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了困难村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市委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大都市新征程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市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市委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的政治任务,持续跟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落实。

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市委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努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五好党支部”创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一肩挑”稳步实施,抓好党员教育管理。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市委坚持从严选拔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干部,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零容忍惩治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和思想防线,发挥巡视监督利剑作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天津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张新华)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