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黎昌晋:推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作者:刘平 韩雯 孟若冰编辑:刘颖2022-03-10 12:03:31

内容提要:截至2021年底,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实施制度创新举措502项,区内新增市场主体超6万户。如何打造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黎昌晋通过深入调研认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应围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做文章,努力冲破制约发展的束缚,在拓展保税维修业务、开展再制造产品进口业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天津经验”,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天津北方网讯:截至2021年底,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实施制度创新举措502项,区内新增市场主体超6万户。如何打造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黎昌晋通过深入调研认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应围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做文章,努力冲破制约发展的束缚,在拓展保税维修业务、开展再制造产品进口业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天津经验”,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天津近年来持续推进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功能升级,通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已成为国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多、涉及政策创新最多和政策需求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黎昌晋在调研中发现,“2021年以来,因政策调整,天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外)无法继续推进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业务,相关企业需求强烈,但项目无法落地。此外,开展医疗器械、汽车及其零部件等产品的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需求强烈,但受限于《禁止进口的旧机电产品目录》,目前该两类产品无法入境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

  黎昌晋建议,应进一步拓展“两头在外”的保税再制造业务(保税进口再制造后复出口)范围。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的基础上,请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我市扩大业务和地域范围,在自贸试验区内继续推进非禁止进口类产品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支持我市以试点企业形式开展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的保税再制造业务。同时,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在我市自贸试验区企业进口已在国外完成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再制造产品时,能够率先试点应用CPTPP中关于再制造产品的进口规则,不受旧机电产品进口规则的限制。(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