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滦河水,津承两地情,生态富民开启幸福生活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作者:津云·美丽武清工作室编辑:李彤2020-08-12 13:37:14

内容提要:滔滔滦河,入津到海,寻根溯源,肇始塞外。

天津北方网讯:滔滔滦河,入津到海,寻根溯源,肇始塞外。

蓝天、草场、湿地,独特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生态神韵,彰显了河北承德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魅力。令人无限神往。沿着蜿蜒的小路,移步至观景台,远眺碧草蓝天,俯瞰点缀各处明珠般的水面,满眼尽是和谐美好。

一早把自己的农家院收拾干净后,55岁的徐素华准时赶到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换好衣服准备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

两个月前,由于疫情的影响,自家的农家院不太景气,徐素华就在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寻得一份保洁的工作。但作为湿地公园周边的御道口镇御道口村村民,谈起这块湿地的变化,徐素华感受颇深。

“头几年,这里全是荒草,也没有那么多水,一刮风全是土。”这里曾经是御道口镇御道口村村民耕种放牧的地方,村里200多户村民,除了破旧的民房,到处是耕地和荒芜的草场,村民为了喂养牲畜随时打草放牧,对草场破坏很严重,牛羊粪便污染更是对小滦河造成了致命的影响。

“现在环境好了,来的人就多了,去年我家盖起了农家院,每年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比种地好得多。”徐素华非常满足地说。

与徐素华一起做保洁工作的还有同村的孙玉荣。她今年60岁了,家里有4口人,两个孩子。以前,她家靠着种地和养牛养羊维持生活,后来儿子生病了,看病花了很多钱,欠了一屁股债,生活非常困难。她家的部分土地被流转后,成为了湿地公园的一部分,孙玉荣因此也得到了一份工作,每个月收入2400元左右。和种地的辛劳相比,保洁员的工作让孙玉荣觉得很轻松,干了三年保洁员,存了一笔钱,儿子的病得也得到了治疗。

“现在老伴儿在家里种地......我干着保洁,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这份工作给家庭带来的改变,孙玉荣笑得合不拢嘴。

临近中午,在回家的路上,孙玉荣遇到了开着巡逻车准备出发的秦玉林。他说:“河道旁边的围栏坏了,我去看一下。”

53岁的秦玉林出过车祸,右腿膝盖以下被截肢,干起农活儿来更加吃力。家里有近20亩地,过去种玉米和养牛,一年下来不到一万元的收入。

当他听说要流转土地建湿地公园时,一开始并不理解,但心里默默算起了账。“每亩每年给500元,比自己种地强。”秦玉林细寻思,“第一受累少了,第二经济收入差不了太多,再一个可以打打工,这不是双收入嘛!”在围场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崔淑军的介绍下,他当上了湿地公园的门卫,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

秦玉林边维修围栏边回忆起原来湿地公园的种种,“以前日子不行啊,给儿子说媳妇得借钱盖房子,最早养过一些牛,后来草场退化了,没地方养,就把牛给卖了。自从建起了湿地公园,这一片就被保护起来了,这草也行了、景也美了。”

为帮助秦玉林完成土地流转,崔淑军给他算了一笔账:土地租金每亩每年500元,他家可以得到每年1万元左右的租金,湿地公园建成后,还可以为村民提供一些工作机会,每个月还会有固定收入。

真正让秦玉林下决心同意土地流转的还是自然环境的恶化。世世代代,这里终日尘土飞扬,“天天像刮沙尘暴一样,窗户边一层土,屋子里都能刮进来。”秦玉林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考虑到家庭收入不会减少,答应租让土地。

“土地流转,农户能获得租金;牧草产量增加,提高了饲草收入;旅游环境改善,商品售卖、农家院、民宿收入增加;农户到湿地公园参与项目建设和管护,有了稳定工资……”谈起湿地公园带来的改变,武清区挂职围场县帮扶干部心里也有一套“账本”。

小滦河是滦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为了保护京津冀水源地,造福当地居民,承德与天津共同谋划了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将扶贫与水源涵养、生态管护、人居改善结合起来,在总投资中使用天津武清对口帮扶资金1083万元。

“在前期项目策划选址和实地踏查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挂职围场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刘继群回忆起项目初建时的情况:“一开始老百姓不理解,感觉断了自己的收入,后来通过反复做工作,告诉他们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得到至少30年的流转土地的租金,而且还为贫困户和当地老百姓在景区或游客服务区设置扶贫售货专柜、项目用工等增收的渠道。”

他指着远处的湿地公园腹地说:“为了更好地做群众的土地流转工作,我们首先在湿地公园项目的核心区,做了一个样板项目,运营成熟后对项目后期稳步推进起了很大作用。”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在成功说服40多户村民,解决土地问题后,项目建设工作如期完成。

同样受益于天津市帮扶资金的还有御道口污水处理厂,2019年11月建成运行,可日处理污水2000立方米。“处理完的水可达四类标准,虽无法向小滦河直排,可以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5公里外的天然牧场用于灌溉,也可以用作市政洒水和园林绿化。”正在实时监控污水处理设备的各项数据的运行总工蔡文博介绍道。

“过去村民们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很随意,要么沿街泼倒,要么就通过集水井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土壤。”蔡文博说,“作为水源保护地,御道口村一直以旅游业为支柱,散漫的污水处理方式影响着周边的环境,引不来客人,带不来收入,只会对水源地的环境带来威胁。”

为帮助污水处理厂尽快投产达效,武清区挂职围场县政府办副主任的龚建兴和挂职围场县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副主任的韩玉鹏没少来实地查看项目进展。“现在污水处理厂建好了,环境好了,来的客人也多了,村民们经营民宿、售卖土特产、工艺品、都能直接拉动收入提升。”站在污水处理厂楼上眺望远处的御道口村的美食一条街,龚建兴深感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没有白费,他说,“最关键的是,天津水源得以净化,我们送到天津的每一滴水都是甘甜安全的。”

生态脱贫是探索,生态富民是实践,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小滦河湿地公园项目,不仅注重水源涵养和生态环境建设,更让生态产业根植乡村百姓,惠泽千家万户。(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