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丨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村:这里的“绿色接力”如火如荼……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作者:编辑:靳永锋2022-07-21 21:19:14

内容提要:盛夏时节的高西沟村,绿意盎然,风景如画。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

天津北方网讯:盛夏时节的高西沟村,绿意盎然,风景如画。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总书记对高西沟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嘱托,让当地干部群众倍感亲切和温暖,备受鼓舞和激励。

绿色发展底气足

汽车驶入高西沟村,山峁沟壑间,林草茂盛,沟底坝地、坡上梯田庄稼长势正旺。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时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高西沟村处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上世纪50年代,高西沟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个典型的陕北贫困小山村。为了填饱肚子,村民坡上修梯田,沟里打淤地坝,同时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总结出了闻名全国的“三三制”经验,即林地、草地、耕地各占三分之一,实现了“泥不下山,洪水不出沟,不向黄河输送泥沙”。

回忆起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教诲的情景,姜良彪仍难掩激动。姜良彪给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三三制”改成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三二一”,即三份林地、两份草地、一份耕地。如今的高西沟村,树林、果园和牧草,把黄土山装扮得郁郁葱葱。“我们现有生态林2300亩、经济林1000亩、大小淤地坝126座,林草覆盖率达70%。”姜良彪说。

“总书记很关心地询问山上都有什么作物品种。我告诉他,东边这一片有油松、侧柏等300多种耐旱树种试验林。”姜良彪说,正是因为水土保持治理见到成效,1985年起,村民的收入一直稳步提高。

近距离向总书记作汇报的姜良彪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总书记的肯定和嘱托是对我们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半年多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拟建500到600兆伏的光伏发电站,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改善提升村民人居环境和文明程度。”谈及半年多来的努力,姜良彪底气十足。

姜良彪说:“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把空白地、退耕地全部栽种常绿树种和景观树种,不仅实现绿化,还要实现美化,在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方面,我们还将对现有苹果园进行提质增效,从技术方面提升高西沟山地苹果、小米杂粮品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造高西沟山地苹果、小米杂粮品牌。”

黄土高坡上山村的“绿色接力”

黄河之黄,源于泥沙,困于水土流失。“滚滚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道出了高西沟人的底气。这不是唱出来、喊出来的,而是高西沟几代人、一双双手干出来的。

68岁的高治习是土生土长的高西沟村人,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常听父辈们抱怨,“多刨一个坡坡,多吃一个窝窝,不想却是广种薄收、越刨越穷”。因过度垦荒,加上土质松软,高西沟村曾成为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痛则思变,为了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高西沟人决定不再垦荒,开始探索治沟、治坡。1958年,高西沟人在时任生产大队队长高祖玉的带领下,决定不再垦荒,开始探索治沟治坡,征山治水,改造家园。在治理穷山恶水的过程中,高西沟根据山势、水土等自然条件,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的原则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沟、坡、梁、峁、涧综合治理的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淤地打坝堰,建设水库浇农田,高山远山森林山,近村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种牧草,陡坡险?q种柠条,封山禁牧护林草。

“山上缓坡修梯田,沟底淤地打坝埝,高山远山种林木,近山阳坡建果园,弃耕坡地种牧草,荒坡陡?q种柠条。”高治习说,经过20多年探索实践,高西沟村因地制宜,40个山峁治理了34个、21条沟治理了15条,坝地全部实现水利化,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吃饭问题基本解决。

经历过征山治水的老人们说,树、梯田、坝地是高西沟村的三样宝。“联产承包时,高西沟村顶着压力,坚持‘林不分、树不砍、草不毁’,把1660亩生态林留归集体管理,使这片生态林完好无损保留至今。”姜良彪说,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西沟村先后产生过四届党支部班子,始终是凝聚和感召全村人精神力量的带头人,保证了发展规划、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得以传承和发扬。

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记者随着姜良彪来到村子的一个山头,这里是高西沟村的一个制高点,站在这里,高西沟村的山山岭岭尽收眼底。绵延的梁峁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有成片的油松、侧柏,有笔直的杨树。转身向另一个方向眺望,看到了果实累累的苹果树,树不高,成行连片。

“咱这地最适合栽苹果树,你看这山下就是千亩经济林。”姜良彪指着山下的标准化苹果生产示范园。2006年,在一次农业技术培训会上,姜良彪听延安市洛川县一名村支书分享当地发展苹果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经验后,便邀请洛川县的农技师到村里勘察,发现高西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加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苹果种植。2007年,高西沟开始尝试种苹果树,村民剪枝、套袋,更新改造老果园。

通过培育有机苹果种植基地、电商助力等途径打响了高西沟山地苹果品牌。同时,还积极探索适宜本地栽种的其他水果和经济作物的种类,走多种经营的路子,提高农民收入。这几年村里通过嫁接改良、试种新品种等措施,不仅让高西沟的苹果更加香甜,也让村民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

“我们家种了17亩苹果树,去年年底苹果销售一空,收入6万余元。”村民姜良文说,现在村里基本家家都种苹果树,也不用愁销路,村里帮忙一起销售。只要好好干收入都还不错,现在的日子和以前没法比。

林木郁郁葱葱、水库碧波荡漾的高西沟成为周边市民节假日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在高西沟村村民高锦武家的院墙上,挂着一块“五星级旅游接待户”的牌匾。“这牌匾就是我们一家致富的希望。”高锦武说,随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产业越来越兴旺,看到村里常有游客前来的他,从2010年起就在高西沟经营起了农家乐,最多的一年纯收入超过了8万元。

在高锦武家的小院,几孔窑洞正在装修,他正在将农家乐进行扩建,以增加游客接待能力。“今年游客还可以,人多的时候一天就接待近百桌的客人用餐。农家乐的规模大了、条件好了,就餐和住宿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家里的收入自然会越来越高。”高锦武笑着说。

“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的老典型,高西沟村获得了很多荣誉,如果在我们这一任手上没有大发展,自己都说不过去。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高西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把高西沟建成生态旅游示范村、文明富裕小康村,让高西沟这面旗更红更艳。”姜良彪说,截至目前,高西沟村共栽植山地苹果千余亩。在各类产业的整体带动下,2021年该村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1.8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高西沟得到了验证。

津云新闻记者 郭强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