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旱碱麦“种”出好日子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作者:劳韵霏 摄影 刘乃文编辑:刘颖2023-09-04 17:04:19

内容提要:在旱碱地为主的土地上,怎样才能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8月20日,“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活动采访团来到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区。

在旱碱地为主的土地上,怎样才能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820日,“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活动采访团来到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区。

选育良种、改善土壤、优化技术……几十年来,在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的旱碱地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

旱碱地成为“渤海粮仓”

“今年的小麦收成不错,6月份刚收成,每亩产200多公斤,夏天种的玉米长得也不错,估计亩产能有1000多斤,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农民吴玉仓看着一人多高的玉米地满脸笑容。一望无垠的绿色田地里,一株株颀秀的玉米拔节向上,夏播河北玉米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成熟,吴玉仓信心满满,再过一个多月,他将迎来今年的玉米大丰收。

77岁的吴玉仓从十多岁开始种地,曾经旱碱地一片片泛着白霜的情景还在他的记忆中,“以前的旱碱地里种什么都很难,一年忙到头,收成还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

在沧州,当地老百姓口中的旱碱地就是盐碱地。黄骅市地处渤海之滨,全域耕地以中度盐碱地为主盐碱地上种粮难曾是制约当地粮食生产的一大难题。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成为包括黄骅市旧城镇在内的很多区域破解土地制约难题、发展农业的重要目标。

数年时间里,农技人员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实施了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使土壤得到了改善,种植技术得到了改良。

种植旱碱麦——具有抗旱、耐盐碱优质特性的中强筋小麦,是当地农技人员破解旱碱地种植小麦这一难题的解法。当地人李颖介绍,当地旱碱麦最早种植品种是小红芒,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低。后来种上冀麦32”品种,产量达到150公斤。

随着品种不断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3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改变了该片区不适应种植的历史。

如今,沧州市旱碱麦种植面积100.2万亩,主要分布在黄骅市、海兴县、盐山县等县(市)。其中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面积约7600亩,该片区以散户种植为主,共有分散经营户709户、2600余人。今年6沧州市531.1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单产、面积、总产实现三增加,夏粮再获丰收,大面积的盐碱地已经变为丰产田。

“不仅旱碱麦产量‘步步高’,还让旱碱地变得肥沃起来,有机质的含量也提高了。”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农业科科长杨树昌说。

一朵“花”长出一条链

旱碱麦的品质好、营养价值高,近年来,黄骅市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不仅让老百姓从旱碱麦里吃出幸福滋味,还让老百姓在旱碱地走上产业致富路。

活灵活现的小鱼、栩栩如生的皮皮虾、憨态可掬的小猪……在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的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内,柜子上摆满了各种造型的面花,空气中弥漫着旱碱麦独有的香气。

面花是黄骅传统面食,形状有鸡、桃、鱼、元宝等各种吉祥题材。逢年过节,面花是约定俗成的礼品,人们走亲访友互相交换面花,换出百种花样、尝到百种味道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骅面花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军在传统面花里寻找到商机,2000年,他开起家庭小作坊制作面花。随着经营规模扩大,2012年,孙建军成立了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并带领团队创建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通过传统技艺研究、产品设计提升、展示展销能力培训等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黄骅面花的原料就是旱碱麦,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富含钙、钾、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国际标准。出粉率高,湿面筋含量多,这样就形成了和面不黏手、韧性强的特性,蒸出来的馒头、面花等食品,麦香浓郁、软绵筋道。

在保留传统制作技艺的前提下,黄骅面花在产品种类、花样、材质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海鲜面花系列、十二生肖系列,并相继推出婚宴、寿诞和传统节日节气等创新型私人定制面花美食,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帝鉴食品公司通过开展公益性面花制作技能培训,将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吸纳进来,近年来共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10期,培训人数300余人,学员学成之后有一部分留下来工作,有一部分在市区或乡间开起了面花小作坊,非遗传统技艺得以有效的传承、传播。

帝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黄丽颖介绍,公司的面花年销售额1500多万,畅销京津冀公司这两年还开辟了网上销售渠道,把面花卖到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销往国外。

如今,黄骅面花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当地共有各类面花生产企业、商户100余家,年产值2000余万元。

用好盐碱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近几年来,沧州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形成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小麦产业”。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农业科科长杨树昌介绍,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目前,沧州市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我们对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方向明确了,信心更足了。”杨树昌介绍,目前,沧州市已培育了旱碱麦专业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培树了帝鉴、誉天宝、振学等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带动明显的品牌。用沧州旱碱麦加工的面花、果蔬面、蝴蝶面等形态多样的面食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一步,沧州市将继续加强盐碱地改造利用和新技术推广,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打造特色品牌,推进产业化发展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我们希望能把我们的经验分享出去,做成全国乃至世界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的典范。”杨树昌说。

(津云新闻记者劳韵霏摄影刘乃文发自河北沧州)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