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为媒】康养“静”土让幸福感无处不在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央广网作者:褚夫晴 韩雨晨 周思杨 实习生沈乐冉编辑:付勇钧2023-10-17 09:38:21

内容提要:水,滋生万物,涵养灵秀。一条独流减河,串联起天津市静海区人民的美好生活,汇集出一方充满“水韵”的康养“静”土。走进位于独流减河畔的天津团泊新城,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碧蓝的湖面涟漪轻泛,成排的树木苍翠挺立,环城的碧水安静流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背后,是静海区发挥地缘优势、环境特点,坚持健康产业与健康事业并举,构筑康养“静”土的成果。

天津北方网讯:水,滋生万物,涵养灵秀。一条独流减河,串联起天津市静海区人民的美好生活,汇集出一方充满“水韵”的康养“静”土。走进位于独流减河畔的天津团泊新城,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碧蓝的湖面涟漪轻泛,成排的树木苍翠挺立,环城的碧水安静流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背后,是静海区发挥地缘优势、环境特点,坚持健康产业与健康事业并举,构筑康养“静”土的成果。

团泊湖畔健康城(央广网发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沈乐冉供稿)

静“水”纳“访客” 滋养宜居圣地

“我家就在团泊湖附近,平时在湖边遛弯时深吸一口气,就能感受到清新空气,十分惬意。”家住团泊湖附近的刘女士是土生土长的静海人,团泊湖的点滴变化,她看在眼里、甜在心里,“这里逐渐变成了宜居养老的胜地!”

团泊湖,被列入“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定为天津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是雄滨走廊生态节点的“绿宝石”。近年来,随着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团泊湖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提升,位于其中的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内珍稀候鸟数量也逐年增多。“野生鸟类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常常被称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在保护区内,每年驻足过境的鸟类已由2013年的3至5万只,增加到近20万只;种类也从2015年的113种增加到2023年的202种。”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艳寰表示,这也是团泊湖交出的一份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高分生态答卷。

团泊湖湿地候鸟休憩(央广网发 示范区供图)

作为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前提和维度,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让保护区内珍贵的“访客”逐年增多,也为在团泊湖西侧的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健康康养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们也在持续做好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这篇文章,利用团泊湖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人们在周边落户安家。”李艳寰说道。

根据国家旅游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团泊湖空气质量符合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更达到了“国家一级自然风景区”的苛刻标准,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为天津之最,成为天津市健康宜居的区域之一。

静“养”靠“梧桐” 体验向往生活

位于静海区内的康宁津园是新型养老社区,依托这块团泊“绿宝石”,以创新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成为了静海区“康养产业”的“梧桐树”。

记者刚走进康宁津园,阵阵悦耳钢琴声从音乐教室传来。住在这里五年的张奶奶正与好友聂奶奶排练着钢琴曲目《天鹅》,为即将到来的联欢会做着准备。“这里环境好、设施好,我结识了很多同龄的姐妹,每天一起参加各种不同的兴趣班,心态好了,感觉人都在‘逆生长’了。”张奶奶笑着说道。

张奶奶正与好友练习钢琴曲目(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天津市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口达300.27万人,因此,如何应对老龄化、如何健康养老已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也是康宁津园建立的初衷。

天津市静海区委副书记、区长曲海富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静海区要打造晚年幸福康养地,用好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政策,充分发挥康宁津园高端医养品牌影响力,引导养老机构嵌入医疗资源、医疗机构,延伸养老服务链条,向京津冀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养服务。

来自北京的杨新新和他的老伴对此感触颇多。“我也曾在北京看过多家康养机构,但都不太满意,后来经朋友介绍来到了这里体验一下。”75岁的杨新新告诉记者,他一来,便一眼相中了这个地方,已经住在这里两年了。

杨新新接受采访(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对杨新新来说,最满意的还是细节方面的暖心服务:楼与楼之间有风雨连廊,不出楼即可去到餐厅、超市等处;房间就餐椅下有两个轱辘,一推就能走;窗户是摇把的,防止老人开窗扭到腰……“我本身有血液病,需要静养,每次回北京复查时大夫都会惊讶于我身体的恢复情况,这与静海区内的康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了解,在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中,康宁津园作为“天津市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典型受到通报表扬,更多次获得行业评选优秀康养社区称号。“我们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养老产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康宁津园事业发展部经理杨鹏说道。

静“享”有模式 让养老变享老

养老服务归根结底,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适老化硬件外,构建“医养”相结合的专业服务体系才是解决健康养老需求的“基本元”。

“多亏这医养结合模式,让我得到了及时救治,才能恢复得这么快。”住在康宁津园8年的左奶奶今年已经100岁了,她精神矍铄,若不是她告诉记者,很难想象两三年前她曾因脑出血而住院。“曾经还有次我在屋内摔倒了,我拉响了客厅报警器,不到5分钟,管家便赶到了房间,真的很及时。”左奶奶说道。

房间内的紧急呼叫设备(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作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我们利用大数据等智能手段赋能,将老人的需求与线下服务联系起来,实现‘智慧养老’。”据康宁津园11号楼楼长张志军介绍,老年人容易突发心梗、脑梗等病症,他们便可以通过屋内的拉绳或一卡通定位系统报警,管家及医护人员根据定位就能快速上门进行抢救。

除康宁津园外,静海区其他的社区街道内,也持续在老年人健康、养老、人文关怀等方面下功夫,各式各样的社区文娱活动、“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的打造,让老人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养老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让‘养老’变成‘享老’。”华康街道湖岸栖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孙春华说道。

华康街道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央广网发 静海区供图)

同时,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下,康养+文旅产业成为了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选择。“我们也在持续将单一景区景点观光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发展改革处副处长李扬表示,示范区将重点结合中西医双航母产业集群,形成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登药山,观药展,品药茶,食药膳”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并依托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世界一流医疗水平,积极引进国际体检中心,探索打造“体检+医疗+旅游”模式,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推动康养旅游的发展。据了解,示范区2023年上半年康养旅游人次近3.5万人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阳光下的团泊湖畔,鸥鹭齐鸣,它们用“天籁之音”尽情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静海区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完美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未来,天津市也将坚持健康产业与健康事业并举,打造更多康养产业新样本,让幸福感无处不在,托起幸福“夕阳红”。(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