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得走”的乡村文化能“出圈”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作者:孙一琳编辑:刘颖2023-11-08 13:44:38

内容提要:走进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碧波荡漾,绿树婆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内,孩子们正围着几个手艺人,观看各类非遗绝活。20米长的剪纸长卷、方寸叶片上雕出的万千造型、瓷瓶上粉润柔和的色彩……

天津北方网讯:走进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碧波荡漾,绿树婆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内,孩子们正围着几个手艺人,观看各类非遗绝活。20米长的剪纸长卷、方寸叶片上雕出的万千造型、瓷瓶上粉润柔和的色彩……无不在向游人诉说着这个百年老村的文化底蕴。

  当文化成为产业,留住历史文脉,扩大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更多可能。近几年,采摘、民宿等成为乡村旅游的“标配”,很多村镇在加入“大部队”后,不仅没有闯出一条新路,还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窄胡同”。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有特色,发展才有活力。特色从何而来?“想出圈,要靠文化产业。”白滩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广宇回答得很干脆。利用传承的非遗技艺,白滩寺村与市民俗文化艺术协会合作,在村里2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建起研学基地,形成“传统研学+农事体验+农家乐”旅游路线,走出一条“特而精”的农文旅发展之路。

  乡村文化渗透在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村子最具辨识度的标签。村名的背后,可能藏着几代人的故事;村庄的建筑布局、生产方式,彰显着先祖生存的智慧。深挖文化资源,提炼出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风,创造性地融入乡村农文旅产业的发展中,能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名片,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就要从文化的视角看产业。所谓“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游客带走的除了物质产品,更多的是精神体验。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与“津门老字号”渔阳酒业合作,复兴“小穿烧锅酒”品牌,为传统品牌寻找现代载体,把传统民俗传承下去。找准文化与产业的结合点,在保留乡村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开发土特产和其他文旅供给,有利于激活乡土文化的生命力,让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点。

  当然,如果没有丰富的产业形式,文化也很难成为大产业。所以,加强文化与产业融合,也要换个角度,从产业的视角看文化。在研学基地,手艺人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孩子们对感兴趣的非遗技艺,不仅能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能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文化成为“带得走”的产品。发掘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费新模式,打造更多文旅融合精品和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体验,乡村就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多期待。

  文化是乡村的“魂”,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和内生动力。传承好文化,带动产业兴,以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托起更多人的诗和远方,走出的是乡村振兴新路子。(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设为首页|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3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